长尾黑颚猴是一种很常见的猴子,领地遍及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在一些城市的郊外也可找到。跟其他猴子一样,在人类眼中长尾猴都会显得比较调皮,不停爬来爬去,尤其小长尾猴更常整天玩个不停。
在非洲和加勒比发现的长尾黑颚猴是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最丰富的自然宿主,SIV是HIV/AIDS的近亲。
与艾滋病毒不同的是,感染SIV的长尾黑颚猴很少感染猿类艾滋病。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包括UWM人类学家TrudyTurner在内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这些动物的好奇心来自进化,它们在DNA中偏爱某些基因。
10月30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Genetics)上的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种针对这种病毒的可能防御机制的发现,可能为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新疗法的开发提供线索,并可能为艾滋病病毒基因的未来进化提供信息。
长尾黑颚猴,也被称为非洲绿猴,长期以来被用作各种人类疾病的生物医学模型。
虽然从猴子到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Turner说,这项工作具有相当的价值。例如,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确定HIV和SIV是否有共同的祖先,正如一些研究表明的那样。
在研究人员的发现中,选择发生在动物的基因中,这些基因控制着病毒,而不是对抗它们。而控制免疫缺陷进展的基因被高度选择。
该小组的抽样策略旨在调查从撒哈拉以南非洲到加勒比地区的各种猴子基因的选择。
“样本的多样性很重要,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进化选择在很大的地理区域范围内有多广泛。”Turner说,他是生物人类学教授。
动物对SIV的耐受性是2009年研究猴子的国际科学家联盟的主要原因。该联盟在2015年完成了整个基因组测序,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我们捕获并释放了2000只动物,并研究了各种各样的生物问题,”Turner说,他指挥了在非洲的野外工作。“但最重要的是,在某些性别和SIV之间出现了这种关系。”
该组织发现对病毒的基因组适应与最近的证据一致,这表明病毒在蛋白质的进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蛋白质在哺乳动物中发挥了生命的所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