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疾病种类 > 手足口病 > 带领大家认识“手足口”病 教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带领大家认识“手足口”病 教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2017-09-15 来源:预防手足口病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发病早期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感染后一般7-10天内痊愈。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手足口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幼儿发病最多。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4-7月多发。

  ★手足口病临床特征

  发病早期有点像感冒,急性起病,发热,一般为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同时或1~2日后手掌或脚掌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部或膝盖处。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壁厚,疱内液体较少。口腔内的疱疹破溃后即出现溃疡,常常流口水,不能吃东西。

  ★手足口病皮疹的“三个四”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是重症手足口病?

  第一招:“两摸”。一是摸孩子额头是否发高烧,二是摸四肢皮肤是否冰冷;

  第二招:“两看”。一是看孩子是否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等,二是看孩子肢体是否抖动、无力和惊跳等。

  ★手足口病有疫苗吗?可怕吗?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它只是一种轻度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广东省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措施

  (一)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电话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二)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抹干手。

  (三)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均要洗手。

  (四)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应每周清洗;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五)早晚探摸儿童额头,如有发热要测体温;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同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

  (六)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七)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二、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

  除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措施外,还须做到:

  (一)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法。

  “二摸”: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如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儿送至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进行治疗。

  (二)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

  (三)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四)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

  (五)居家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内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广东省学校及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工作

  (一)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单位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二)每学年开学后应组织全校或全园教职工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通过广播、液晶屏幕播放和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学生与幼儿健康知识教育。

  (三)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学生和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方可复课。

  (四)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追查登记报告工作,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五)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落实学生和幼儿勤洗手。

  (六)各类场所(如教室、音乐室、舞蹈室、阅览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等)应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七)校内、园内进行午睡的学生和幼儿应有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

  (八)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增加消毒频次。

  (九)如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二、当发热、出疹等患者异常增多时

  除做好上述日常预防工作外,还须实施:

  (一)控制措施。

  1.尽快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暂停全校或全园性的集会活动。

  3.实施晨检和午检制度。

  4.学校和托幼机构由专人负责与离校或离园的学生联系,了解每日健康状况。

  5.确定暴发疫情后,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手足口病学生每日增减情况;配合做好暴发疫情的处置工作。

  6.如发生暴发疫情,应对校园进行彻底消毒。

  (二)临时停课后的措施。

  1.如出现暴发疫情,在卫生计生部门科学评估提出停课建议后,由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并宣布停课,如需多所学校大范围停课则应报当地政府决定实行临时停课措施。

  2.停课期间,家长、学生等应主动向学校报告其是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

  3.停课期间,学校、托幼机构应每天跟踪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按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同时,对校内各类场所应进行彻底消毒。

  4.复课后,学校、托幼机构应继续加强晨检和病例报告等工作。

  广东省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组织全院工作人员学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和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在院内公共区域设置手足口病健康教育专栏。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预检分诊,专辟诊室(台)接诊发热、出疹病例;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增加候诊、就诊及治疗等区域的消毒频次,暂停儿童游乐设施的使用。

  三、在院内公共区域设置充足的感应式流动水洗手设施,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使用。

  四、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例后,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

  五、诊疗、护理手足口病病例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器械、器具、物品(如体温计等)应及时消毒。

  六、加强厕所通风,每天对厕所墙壁、地面等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对厕所的水龙头、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七、被患儿粪便、疱疹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污染的物品应及时消毒。

  八、疑似病例应单独安置,同种病例可安置在同一病房,病房内尽量避免收治其他疾病的患儿。

  九、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方可继续使用。

  十、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应按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如出现手足口病患者明显增多或重症和死亡病例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广东省儿童福利院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工作

  (一)制定本院手足口病防控预案,建立领导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二)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组织全院教职工和儿童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利用广播、液晶屏幕播放和宣传栏等方式开展儿童健康知识教育。

  (三)落实晨检和夜查制度。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儿童,应立即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的物品应及时消毒。

  (四)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落实儿童勤洗手。

  (五)各类场所(如教室、娱乐室、阅览室、保育室、卧室、办公室等)应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六)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饮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对衣物、被褥等阳光暴晒。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增加消毒频次。

  (七)如配备校车,应保持校车卫生清洁;校车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密闭的空调车应开启通风装置;每天对校车的门把手、座位、扶手、车厢地面等进行消毒。

  (八)建立探访人员登记制度,如探访人员有发热、出疹等症状时应拒绝探访。

  (九)工作人员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暂停工作,尽早去医院就诊。

  (十)需要在福利院内隔离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应安置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有专用厕所的房间,并做好清洁消毒。

  (十一)建立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如发现发热、出疹病例异常增多,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出现发热、出疹患儿时

  除做好上述日常预防工作外,还须实施:

  (一)对留园隔离治疗的患儿,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法。

  “二摸”: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如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儿送至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定点救治医院进行治疗。

  (二)患儿房间内的地面、家具表面、玩具、厕所等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

  (三)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四)留园隔离治疗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内患儿应尽量避免与园内其他儿童接触。

  (五)照顾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工作人员应分开。

  (六)实施晨检、午检和夜查制度。

  (七)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减少各类探访活动;减少或暂停院内聚会、聚餐等集体活动。

  (八)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异常增多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九)发生暴发疫情时,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掌握手足口病每日增减情况,并将每日新增患儿上报至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民政部门;配合做好暴发疫情的处置工作。

  (十)如发生暴发疫情,应对院内进行彻底消毒。

  广东省托管、早教和培训机构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学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通过广播、液晶屏幕播放和宣传栏等方式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

  二、设置充足的洗手水龙头,配备洗手液或肥皂供师生使用,每日落实学生和幼儿勤洗手。

  三、工作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应洗手。

  四、各类场所(如教室、娱乐室、阅览室、休息室、办公室等)应保持空气流通和室内外卫生清洁。

  五、提供午休服务的机构,应为学生和幼儿提供独立的卧铺,卧具独立存放。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卧铺每周擦拭消毒,衣物、被褥等每周换洗与晾晒。

  六、提供膳食服务的机构,餐饮具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

  七、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地面、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每日对厕所进行清洁消毒。

  八、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和幼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尽早送至医院就诊;患儿所用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

  九、发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患儿异常增多时,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九、发生暴发疫情时,社区工作人员应协助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