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激素使水痘泛发加剧病情
很多人都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疫苗的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能有效地减少水痘发病率,但每年仍有些“漏网”的孩子,他们或因没“种痘”,或因疫苗剂量起不到完全的保护作用而“起痘”。特别是从去年入冬至今,广州地区水痘患儿较往年有明显的增多,家长和学校应学会未病先防。
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水痘的发病是因为小儿外感风寒之邪,最终外发到肌皮,身上才起红色斑丘疹甚至水疱。这种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初期类似感冒症状,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儿童中易流行,但患病后可获得免疫力。
患儿身上起水泡后会觉得瘙痒难忍,有些家长没留意,在药店买了些含有激素类的软膏给孩子一涂,似乎瘙痒有所减轻了,没想到水痘却越出越多,反而加重了病性。
不但是软膏,其他含有激素类的药品如氢化可的松、去氢可的松等儿科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的类似药品都会使患儿水痘泛发。如果把小儿患水痘引起的发热误当急性感染造成的高热来治疗,使用可的松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可能激活水痘的病毒,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具体表现在体温继续升高不降,水痘扩大破溃,如果破溃融合成片,就会发生坏死,此时极易并发继发性感染,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抢救,症状会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别提醒,如果小儿因患有其他疾病正在使用激素治疗的,中途感染了水痘,此时再用激素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此,应该将激素类药物减量,逐渐停用,尽可能地避免这类药物对水痘的不利影响,并须密切注意和观察病情有无发展和变化,避免和防止水痘并发症的发生,否则会给治疗增添许多困难。
孩子长水痘不需特殊治疗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整个患病过程持续两周左右。水痘传染性很强,学龄前儿童为好发年龄,一次患病后可终身免疫。
水痘患儿常突然起病,一般有发热、头(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全身不舒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左右出现皮疹,初起时为红色针头大小的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即变为绿豆大小的水疱,周围红晕。水疱清澈呈水珠状,疱壁薄易破,经2至3天后干燥结痂,痂脱落后不留疤痕。皮疹首先发生在前胸和后背,以后逐渐向头面部及四肢蔓延,痒时易引起患儿烦躁不安并用手指搔抓,造成皮肤感染并发症。
专家表示,水痘患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外搽炉甘石洗剂,水疱破溃后可涂2%的龙胆紫,继发细菌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疗,高热者给予退热剂。中药金银花18克、甘草2克、水煎服,连服2至3天也可减轻症状。
家长护理患儿时需要注意的是,孩子须早期隔离,避免传染他人;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吃含维生素较多的流食或半流食;衣被不易过多过厚,太热会使皮疹发痒;剪短孩子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免抓破水痘;注意孩子病情变化,如出现疹后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