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易传染
入春后,水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水痘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
感染水痘的病童往往会因水痘的症状而觉得难受,但通常在对症状治疗及悉心的照顾下很快便可痊愈,不过,病童如果不慎抓破水疱,日后可能会留下疤痕,少数病例会出现并发症,如皮肤感染等;
当水痘发生在青少年或成人身上时,病情会比发生在儿童身上更为严重,往往年龄越大,症状越重,婴幼儿感染上水痘病毒时,常常没有征兆,而年长儿或成人由于免疫系统完善,则“反应强烈”,发热的温度较高,出现头痛、肌肉疼痛、全身不适等,有个别病例发现水痘病毒对肝脏有损害。因此应该引起重视。
专家建议,没得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应及时接种水痘疫苗。
预防水痘
预防水痘关键要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接种水痘疫苗两方面入手,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15天可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
还要做到勤洗手,不与水痘病人共用毛巾、手帕及饮食用具等,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处理;
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应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患者发热时应卧床休息,供给充分的液体和营养,并剪短指甲,以免抓伤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
小心激素使水痘泛发加剧
虽然水痘疫苗的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但每年仍有些“漏网”的孩子,他们或因没“种痘”或因个体原因疫苗剂量起不到完全的保护作用而“起痘”。专家发现,从去年入冬至今,广州地区水痘患儿较往年有明显的增多。专家提醒,除了打疫苗外,家长和学校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水痘早期症状很像感冒
“往年冬春,虽然也会接诊到个别的水痘患儿,但自去年入冬以来,我们医院接诊过的水痘患儿比往常多了几倍,至少有二三十例了。”广州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徐雯特别给家长们提个醒: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孩子发低烧、食欲不佳、流涕和轻咳等症状,要多一个心眼,因为这些看似感冒的症状,其实也很可能是因感染水痘引起的。
小心激素使水痘泛发加剧病情
很多人都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疫苗的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能有效地减少水痘发病率,但每年仍有些“漏网”的孩子,他们或因没“种痘”,或因疫苗剂量起不到完全的保护作用而“起痘”。特别是从去年入冬至今,广州地区水痘患儿较往年有明显的增多,家长和学校应学会未病先防。
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说,水痘的发病是因为小儿外感风寒之邪,最终外发到肌皮,身上才起红色斑丘疹甚至水疱。这种病多发于冬春两季,初期类似感冒症状,有较强的传染性,在儿童中易流行,但患病后可获得免疫力。
患儿身上起水泡后会觉得瘙痒难忍,有些家长没留意,在药店买了些含有激素类的软膏给孩子一涂,似乎瘙痒有所减轻了,没想到水痘却越出越多,反而加重了病性。
不但是软膏,其他含有激素类的药品如氢化可的松、去氢可的松等儿科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热的类似药品都会使患儿水痘泛发。如果把小儿患水痘引起的发热误当急性感染造成的高热来治疗,使用可的松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可能激活水痘的病毒,导致病情迅速恶化。具体表现在体温继续升高不降,水痘扩大破溃,如果破溃融合成片,就会发生坏死,此时极易并发继发性感染,若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抢救,症状会急剧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别提醒,如果小儿因患有其他疾病正在使用激素治疗的,中途感染了水痘,此时再用激素也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此,应该将激素类药物减量,逐渐停用,尽可能地避免这类药物对水痘的不利影响,并须密切注意和观察病情有无发展和变化,避免和防止水痘并发症的发生,否则会给治疗增添许多困难。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