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传染病频道 > 传染病新闻 > 春季病毒滋生 如何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春季病毒滋生 如何预防春季常见传染病?

2016-11-16 来源:健客网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春夏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现将几种常见传染病相关预防知识做以介绍,供广大群众做好预防,搞好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卫生,达到有效预防控制疾病的目的。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流行于春季的常见传染病有以下几种:手足口病、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内疼痛和皮疹,在手、足、臀、膝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疱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主要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流行特点本病常易在幼托机构中发生集体感染。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手足口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虽在同一患者身上但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消退。

  合并症手足口病虽然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本病流行时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躁、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预防措施

  1.个人预防措施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①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②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③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④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⑤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⑥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⑦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地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因皮疹细小如沙故又称“风痧”,它与麻疹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传染病。初起类似感冒,体温在38度左右,一般发烧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皮疹,疹形细小,且分布稀疏,经过3天左右自然消失。伴有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特征。如果孕妇在早期怀孕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预防措施

  1.健康教育。风疹显性和隐性感染对怀孕早期胎儿都有危害,重点预防孕妇特别是怀孕头3个月内感染。

  2.免疫接种。选用减毒风疹活疫苗,有效免疫持续时间5-8年,疫苗需冷藏运输和储存,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重点措施是应急接种,重点人群为学龄儿童、青春前期妇女、医务人员和入伍新兵。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的潜伏期为7-18天,通常为14天。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

  其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

  麻疹传播途径较难控制,大多数易感者在患者隔离前已受到感染,对患者的隔离只能起到一般的作用。重点放在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1)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可以在短期内预防麻疹,接触者早期注射可防止发病,稍晚只能减轻发病。已接触麻疹病毒6天后注射无效。(2)自动免疫:麻疹免疫策略在我国定为8个月初种,7岁复种。免疫抑制者和孕妇为疫苗禁忌证。

  流行期措施针对传播途径主要是保持公共场所的空气流通,空气消毒,重点措施是及早给予一定年龄范围易感者的应急接种,阻断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易感人群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潜伏期为12-25天,通常为18天。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为止。在集体儿童机构、部队等接触者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对污染场所进行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教育学生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自动免疫。用腺腮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4.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