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8日,黑龙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接到黑龙江省1名从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归国的劳务人员求助,该人员自述回国已经近两个月,2016年1月初曾因发热在当地诊断为肺炎并给予治疗后缓解。近期突然出现头痛、发热、严重乏力等症状,怀疑感染了传染病。
保健中心医生随后采集了患者血样现场进行显微镜检和免疫快速检测,并同步开展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等实验室检测。结果从该体检者末梢血薄血片中检出疟原虫环状体,免疫快速检测显示疟原虫抗原阳性,核酸检测排除流感、冠状病毒、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黄热病、西尼罗热等候其他疾病。
医生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史,诊断患者为疟疾感染者,为输入性病例,实验室分型为间日疟。保健中心医生立即给予患者口服抗疟疾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并及时将疫情通过网络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地方疾控部门直报疫情,积极为其联系具备治疗条件和药物储备的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疟疾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
从人体感染疟原虫到发病(口腔温度超过37.8℃),称潜伏期。潜伏期包括整个红外期和红内期的第一个繁殖周期。一般间日疟、卵形疟14天,恶性疟12天,三日疟30天。感染原虫量、株的不一,人体免疫力的差异,感染方式的不同均可造成不同的潜伏期。温带地区有所谓长潜伏期虫株,可长达8~14个月。输血感染潜伏期7~10天。胎传疟疾,潜伏期就更短。有一定免疫力的人或服过预防药的人,潜伏期可延长。
2.发冷期
骤感畏寒,先为四肢末端发凉,迅觉背部、全身发冷。皮肤起鸡皮疙瘩,口唇,指甲发绀,颜面苍白,全身肌肉关节酸痛。进而全身发抖,牙齿打颤,有的人盖几床被子不能制止,持续约10分钟,乃至一小时许,寒战自然停止,体温上升。此期患者常有重病感。
3.发热期
冷感消失以后,面色转红,发绀消失,体温迅速上升,通常发冷越显著,则体温就愈高,可达40℃以上。高热患者痛苦难忍。有的辗转不安,呻呤不止;有的谵妄,撮空,甚至抽搐或不省人事;有的剧烈头痛、顽固呕吐。患者面赤、气促;结膜充血;皮灼热而干燥;脉洪而速;尿短而色深。多诉说心悸,口渴,欲冷饮。持续2~6小时,个别达10余小时。发作数次后唇鼻常见疱疹。
4.出汗期
高热后期,颜面手心微汗,随后遍及全身,大汗淋漓,衣服湿透,2~3小时体温降低,常至35.5℃。患者感觉舒适,但十分困倦,常安然入睡。一觉醒来,精神轻快,食欲恢复,又可照常工作。此刻进入间歇期。
5、间歇期
是指前后两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虫种和免疫力。
如何预防疟疾
1.积极治疗疟疾病人,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疫情扩大。
2.切断传播途径,防止蚊蝇滋生,没有蚊子,疟疾就无法传播。
3.外出旅行及务工人员要注意留心所去地方,是否有疟疾流行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4.目前尚未有疟疾疫苗。预防用药可以有一定的帮助。
预防用药须知
1.没有一种预防用药有百分之百的保护作用。
2.预防用药必须因不同地区的抗药性而使用不同的药物。
3.曾经前往境外疫区的人员,无论是否应用预防用药,回国后三个月之内,因不明原因发热,应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的旅游史。
特殊人群的预防
孕妇感染疟疾会增加母亲的死亡率及流产风险,孕妇应尽量不要到有疟疾风险的地区旅行。
婴幼儿感染疟疾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不要带小孩前往疟疾流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