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传染病频道 > 传染病新闻 > 我国首例确诊的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病情已明显好转

我国首例确诊的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病情已明显好转

2016-02-14 来源:健客网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据报道,我国首例确诊的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者,目前病情已明显好转,患者发病前有委内瑞拉旅行史。

  据了解,这名患者男性,34岁,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人,发病前在疫情国委内瑞拉有旅行史,在当地曾发热伴头晕、头痛症状,也在当地医院接受门诊治疗,后于2月2日从委内瑞拉出发,途经我国香港特区、广东省深圳市,于2月5日抵达江西省赣州市赣县,6日收入赣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接受隔离治疗。江西省卫生计生部门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当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病例为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并上报,同时将标本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检测,最终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已赶赴江西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接受采访表示,目前病人的病情已明显好转。

  专家说:病人本身的症状比较轻,没有什么严重的并发症,有发烧、有皮疹、有疼痛,现在可以说基本好了吧,一般不会有后遗症。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并可伴有非化脓性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恶心、腹泻、黏膜溃疡、皮肤瘙痒等。症状持续2至7天缓解,愈后良好,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专家表示,对于此病毒公众不必恐慌,在境外旅行的人要做好防蚊准备。

  专家说:人与人之间是不传播的,主要是通过蚊子传播,目前我们国家蚊子还没到繁殖的季节,因此蚊子数量很少,不足以引起疾病的传播,用不着惊慌。这起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等通报。截至今年1月,至少在非洲、亚洲、美洲的45个国家有寨卡病毒传播的证据。世卫组织表示,目前最危险的是寨卡病毒和新生儿小头症之间的联系,但目前只能确定两者之间的间接联系。

  >>科普

  1.什么是寨卡病毒病?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ZikaVirus)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1947年,寨卡病毒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分离出来,5年后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也分离到了相同的病毒。2015年之前,寨卡病毒病主要在非洲、东南亚和太平洋的岛国中发生。2015年之后,美洲多个国家相继报告了感染病例。目前,该病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均有流行。

  2.寨卡病毒病有什么症状?

  被携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数天内,约五分之一的人会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也可伴有结膜炎、眼后痛和呕吐等表现,一般症状较轻,通常在2至7天后自愈。

  3.患病后如何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目前尚无疫苗,也无特效治疗方法,但一般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即可,包括止痛、退烧、休息和大量饮水等。如果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4.与新生儿小头症有何关系?

  世卫组织此前表示,约四分之三的寨卡病毒感染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不过在巴西等地密集出现的新生儿小头症病例增加被认为可能与寨卡病毒有关,世卫组织已宣布,这构成了“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1月末,巴西已报告4783例疑似小头症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病例,其中确诊404例。

  不过,对研究人员来说,寨卡病毒与新生儿小头症的潜在关系仍是未知领域,要完全确认两者关系还有很多谜题需要解答。

  5.应该如何有效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防止寨卡病毒感染的最有效保护方法就是防止蚊虫叮咬。在流行地区生活或去这些地区旅行时,应注意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等,同时注意关闭门窗、使用纱窗及蚊帐等方式避免蚊虫叮咬。另外注意将居室内或居家周围的水桶、花盆、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排空、保持清洁或加以覆盖,防止蚊虫在这些容器中孳生。

  6.传播寨卡病毒的是什么蚊子,我国有吗?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介绍,传播寨卡病毒的蚊子主要是伊蚊,伊蚊不但能传播寨卡病毒,它也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传播媒介。传播效率最高的是埃及伊蚊,我国广东省、海南省以及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及临沧市等地区有埃及伊蚊,这些地区是登革热的好发地区,因此也是未来发生寨卡病毒本地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区。同时,白纹伊蚊也可传播寨卡病毒,而我国河北、山西、陕西等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白纹伊蚊(又称亚洲虎蚊)的分布,因此也需做好预防工作。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相关问答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热文排行

热门问答

用药指导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