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治疗之外,平时的调理也很重要。食疗药膳是很常见的调理方法,对慢性病患者尤宜。慢性肝病的患者适合什么样的药粥呢?文中见分晓。
肝胆气郁
常表现为右胁胀痛或隐痛,走窜不定,或引及右侧肩背,胸闷喜太息,每因情志波动或饮食不当而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此类患者可以服用蜂蜜乌梅内金茶缓中止痛。
制法:将鸡内金100g煮汤代水,冲泡30g乌梅肉,同时调入蜂蜜25g。或者服用佛手郁金粥疏肝解郁。
制法:将佛手15g、郁金12g、粳米60g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文火煮成粥后调味即可。
肝胆血瘀
常表现为胁痛日久,部位固定,痛如针刺,按之痛甚,右胁下触痛或扪及痞块,舌紫暗,脉弦。此类患者可食用陈皮牛肉炖萝卜以调气活血、滋补肝肾。
制法:取牛肉1000g切块,清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陈皮30g切丝,白萝卜500g切滚刀块。取清水在锅里烧开,放入牛肉,待牛肉煮沸后,去上层泡沫,继续煮到牛肉熟透,加入萝卜、陈皮,再用小火慢炖,萝卜煮烂后放入盐、味精,吃肉喝汤。
肝胆湿热
常表现为往来寒热或高热,胁痛胁胀,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周身发黄,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此类患者可以服用茵陈玉米须汤清热利湿。
制法:将30g绵茵陈、30g玉米须加清水适量,煎煮后取汁。或者食用玉米须炖蚌肉。
制法:将50g玉米须装入纱布袋,与200g左右蚌肉一起放入锅内,加适量水,文火煮至烂熟。此药膳具有利湿退黄、泄热通便的功效。
肝胃不和
常表现为脘胁痞胀,食后为甚,纳呆,呕吐,恶心泛酸,嗳气,口黏,苔腻,脉弦滑。此类患者可以自制鸡内金粥健脾消食。
制法:将5~6g鸡内金用文火炒至黄褐色,研为细粉。先取100g粳米与适量白糖放入锅内,加水800mL左右,煮至粥将成时,放入鸡内金粉,煮沸即可。
治疗因急、慢性肝病如肝硬化、脂肪肝、肝炎所致的高血氨症,特别适合治疗早期的意识失调或神经系统并发症。
健客价: ¥65中毒性肝脏损害;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支持治疗。
健客价: ¥33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脏疾病所致的水肿患者。
健客价: ¥14.8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属瘀血阻络、气血亏虚兼热毒未尽证。症见:胁肋隐痛或胁下痞块,面色晦暗.脘腹胀满,纳差便溏,神疲乏力,口干且苦,赤缕红丝等。
健客价: ¥64疏肝理气,清化湿热,活血化痰,滋养肝肾。用于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
健客价: ¥581.胆囊胆固醇结石一必须是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 2.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3.胆汁反流性胃炎。
健客价: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