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肝病用药 >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须知

慢性乙型肝炎长期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须知

2018-08-14 来源:肝胆卫士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全球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和45%。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

慢性乙型肝炎目前治疗大致方案有2种,一种为干扰素治疗,另一种则为核苷类似物;其各有优缺点。核苷类似物优点为方便服用,副反应少,其缺点则为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停药难。以目前口服抗病毒药物中效果最好的替诺福韦酯为例,经过1年的抗病毒治疗,“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比例仅为21%;经过长达5年的抗病毒治疗,“大三阳”转为“小三阳”的比例仅提高到28%。这意味着,即使经过5年以上的口服抗病毒治疗,仍然有高达72%的患者不能顺利停药。而绝大部分不规范停药的患者将面临肝炎复燃乃至“肝衰竭”的危胁,最终将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所以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须知道一下几点:

1.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肌酸激酶、HBVDNA、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及肝脏影像学(以超声联合Fibroscan检查为主,必要时完善CT或MRI)。

2.密切关注患者治疗依从性问题:包括用药剂量、使用方法、是否有漏用药物或自行停药等情况,确保患者已经了解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的风险,提高患者依从性。

3.少见、罕见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核苷类似物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但在临床应用中确有少见、罕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肾功能不全(主要见于阿德福韦酯治疗)、低磷性骨病(主要见于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治疗)、肌炎(主要见于替比夫定治疗)、横纹肌溶解(主要见于替比夫定)、乳酸酸中毒等(可见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应引起关注。建议治疗前仔细询问相关病史,以减少风险。对治疗中出现血肌酐、CK或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并伴相应临床表现者如全身情况变差、明显肌痛、肌无力等症的患者,应密切观察,一旦确诊为尿毒症、肌炎、横纹肌溶解或乳酸酸中毒等,应及时停药或改用其它药物,并给予积极的相应治疗干预。

4.耐药监测:耐药是核苷类似物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耐药可引发病毒学突破、生化学突破、病毒学反弹及肝炎发作,少数患者可出现肝脏失代偿、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总之,长期服用核苷类似物治疗需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检查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能够有效的阻止肝硬化发生或进展。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