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护理 > 肝病预防 > 医聊:以形补形?如动物肝脏抗生素超标,你吃的肝脏有毒吗?

医聊:以形补形?如动物肝脏抗生素超标,你吃的肝脏有毒吗?

2017-11-01 来源:肝胆宣教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乙肝的预防主要是做好自身防护,如尽量不输血,不共用牙刷、刮胡刀,远离毒品,孕妇在分娩前检查表面抗原等,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接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来加以预防。

  健康动物的肝脏为红褐色,光滑,有光泽,质软且嫩,手指稍用力可插入切开处,做熟后味道鲜嫩。动物肝脏的很有营养,可以补充铁等微量元素,对贫血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作用。

  但是,食用应当适度!!

  动物肝脏是解毒器官,现在很多动物都处于状态,再加上饲料里重金属的超标,饲料霉菌毒素的体内沉积等。那么这些毒素都到哪里啦?肝脏是第一沉积器官,未排出体外的毒素便会沉积到肝脏,动物发病第一病变器官也是肝脏。那么肝脏究竟能不能吃呢?吃什么样肝脏才健康?

  动物肝脏食用原则:

  一、选用健康动物的肝脏。健康动物的肝脏为红褐色,光滑,有光泽,质软且嫩,手指稍用力可感觉到弹性,做熟后味道鲜嫩。购买时应选择有检疫标识的禽畜的肝脏,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肝脏一律不能食用。

  二、食用前需彻底清洗。先将动物肝脏放在自来水下冲洗几分钟,再浸于冷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放清水中清洗干净。如果需立即进食,可将肝脏切成块,放在清水中用手轻轻抓洗,然后取出置于塑料或金属漏盆中,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干净。

  三、烹调时要煮熟炒透。烹调时切忌“快炒急渗”,更不可为求鲜嫩而“下锅即起”。要做到煮熟炒透,使肝脏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才好,以确保食用安全。

  四、不可与维生素C片同食。动物肝脏内含有丰富的锌、锰、铜等微量元素,若与维生素C片同食,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维生素C被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而失去正常功效。

  五、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吃动物肝脏特别是猪肝时,应少吃含饱和脂肪酸高的其他食物,如动物油、肥肉、奶油、黄油、全脂奶等,以避免这些食物中的饱和脂肪酸促进人体对猪肝中胆固醇的吸收。可以在吃猪肝的同时,吃一些大豆及豆制品,因为其中含有的豆固醇结构与胆固醇类似,可以减少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六、摄入应适量。以猪肝为例,每周食用两次,每次50~100克,即可满足机体对铁、维生素A的需要。

  知肝爱肝护肝享受健康生活

  我国是肝炎大国,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疾病负担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也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自1992年至今,我国通过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使超过8000万儿童免于乙肝感染,5岁以下儿童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率已降至1%以下。

  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和丁肝的传染源包括急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液体均含有大量病毒颗粒,均具有传染性。

  这三种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传播:

  一、血液传播。例如,使用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静脉吸毒共用的注射器,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在消毒不彻底的地方文身等。

  二、母婴传播。母亲体内的肝炎病毒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或分娩时胎儿接触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被感染。

  三、破损身体粘膜。主要是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注射器、吸毒、纹身、共用剃须刀等传播。四、性接触传播。与乙肝病毒阳性者性接触,特别是男同性恋,其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明显增加。

  乙肝的预防主要是做好自身防护,如尽量不输血,不共用牙刷、刮胡刀,远离毒品,孕妇在分娩前检查表面抗原等,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接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来加以预防。

  我国每年有1600余万孕妇分娩,按16-49岁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6.6%进行估算,每年仍有100多万婴儿面临乙肝传播风险,如果不接种疫苗,每年将会有40-50万婴儿因母婴传播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除此之外,高危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经常接触血液人群、家中有乙肝患者的,必须注射乙肝疫苗。由于丙丁肝的预防无疫苗可用,因此目前的预防重点在于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早期诊断和治疗。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