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护理 > 常见误区 > 黄疸越深是否意味着肝炎传染性越强?

黄疸越深是否意味着肝炎传染性越强?

2016-09-27 来源:方舟健客社区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越重,其黄疸越深。因此,一般情况下,黄疸越深,病情越重,若超过171μmol/L就有可能发展成了重型肝炎。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黄疸的深浅等同于肝炎的传染性大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简单地说黄疸与肝炎的传染性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与肝炎的预后有密切关系。黄疸是因为肝炎患者血液中的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而出现的。

  人体内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当它们被肝、脾及骨髓等组织破坏后,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被分解成胆红素,这种未被肝脏处理的胆红素称为间接胆红素(一种脂溶性的橙黄色物质),经过肝脏处理后称为直接胆红素(一种水溶性的橙黄色物质)。

  在正常情况下胆红素分别经胆道系统、肠道和肾脏排出体外,故血液中的胆红素保持在1.7~17.1μmol/L正常范围内。

  然而,当肝细胞受损后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的功能减退,从而使间接胆红素滞留于血液中,同时由部分正常肝细胞产生的直接胆红素又可经淋巴系统及肝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当血液中总胆红素超过正常值时,便会出现黄疸。

  根据黄疸的性质,由肝细胞损伤引起的黄疸又称为肝细胞性黄疸或肝性黄疸。

  综上所述,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越重,其黄疸越深。因此,一般情况下,黄疸越深,病情越重,若超过171μmol/L就有可能发展成了重型肝炎。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若黄疸下降,则病情好转;若黄疸逐渐或急剧上升,则病情恶化。

  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淤胆型肝炎患者血液中胆红素很高,甚至超过171μmol/L以上,但病情相对较轻或不明显,这种现象称之为“黄症分离”,但经过治疗后大多预后良好。

看本篇文章的人在健客购买了以下产品 更多>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