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5-08-17

傅青主妙用旧毡笠救人命

傅青主,名傅山,山西太原人,是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更是一名优秀的医学家。他在内科、妇科、儿科等都有很高的造诣,著有《傅氏女科》、《青囊秘诀》等医学著作,流传至今,造福于人。

2015-08-17

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

史圣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扁鹊使虢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读罢,让读者知道了“起死回生”的成语原来是这么来的。

2015-08-17

刘寄奴的传说

《南史》所记刘寄奴的来历无疑有附会的成分,似一神话传说,不值得全信,该药材的发明也许另有他因。

标签: 刘寄奴 止金疮血 
2015-08-17

王勃与豆豉的故事

相传,王勃在为滕王阁作序的时候,与中药豆豉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标签: 王勃 豆豉  
2015-08-11

中草药典籍何以多称本草?

论述中草药的古代文献多称"本草"。如最早的医药典籍叫《神农本草经》,李时珍的医药巨著叫《本草纲目》,专论膳食药物的书名曰《食疗本草》《食性本草》,介绍海南药物的书称之为《海药本草》。据某前有资料所载,历代以各种本草为名的医药书籍,有40多部。那么,中草药典何以多称本草呢?

标签: 中草药典籍 本草 
2015-08-06

冬虫夏草的传说故事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主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部色白、子座短者为佳。别名异名虫草。公元690年,武则天(624年-705年)晚年体衰多病,咳嗽不止,稍感风寒便病情加重,尤其冬季,不敢轻易地走出寝宫。太医为治疗她的病,什么贵重的药品都用过,但是不见多少疗效。

2015-08-06

傅山的“怪脾气”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现在的太原市)出了一位名医叫傅山,他精通医道,发明了不少补养药品,像“二仙和合丸”“八珍汤”等方剂,至今还在山西、河北一带流传使用。

标签: 傅山 “怪脾气” 
2015-08-06

“太子参”的传说故事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以条粗、色黄白、无须根者为佳。别名异名有异叶假繁缕、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太子参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中医网为您说一说“太子参”的传说故事。

2015-08-06

“橘井杏林”的中医典故

杏,与“医”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书中的“医林”即指医学界,人们常以“杏林”作为“医林”的代称。在病人为感谢医生而赠的匾额上,常可见到“杏林春暖”、“誉满杏林”这样一类题辞。杏与医学的这种关联,出自我国医学史上一个著名典故。

2015-08-06

生姜入药解百毒

中医认为,生姜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我国民间至今流传着不少生姜入药显奇效的传说。

标签: 生姜入药 解百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