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健客网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精选文章

五脏六腑指的是什么 五脏六腑功能是什么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加上心包络又称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脏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故为五脏。

详解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里的一味方剂,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在也有六味地黄丸的中成药。那么六味地黄丸有什么样的功效呢?又有哪些人群是不适合使用的呢?下面健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关于六味地黄丸的知识。

最新发布
2017-08-04

【古今名医】切脉治病的创始人——扁鹊

扁鹊善于运用四诊,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子简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2017-08-04

看古今名医如何使用黄芪

重用黄芪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是邓铁涛教授的又一临床创新。与临床上较常见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不同,若痰浊内蒙,气虚不化,清阳不升,亦可引起高血压,此时邓氏常用黄芪合温胆汤进行治疗,且此时黄芪的用量必用至30g以上,同时可加潜阳镇坠之品。

标签: 张仲景 黄芪 李东垣 
2017-08-04

古今名医论三七与用三七

三七与人参、西洋参同属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人参属家族三大成员之一,同属一个古老的类群,起源于2.5亿年前第三纪古热带残遗植物,存在于滇桂交界处的自然避难所中。

2017-08-04

中医不是慢郎中:古今名医一剂退热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病传变理论及以针刺为主的汗、泄治疗方法。

2017-08-04

【古今名医】精通脉诊,用药灵活变通的许胤宗

胤宗答道:“医者,意也,在人思虑。又脉候幽微,苦其难别,意之所解,口莫能宣。且古之名手,唯是别脉,脉既精别,然后识病……脉之深趣,即不可言,虚设经方,岂加于旧。吾思之久矣,故不能著述耳。”

2017-08-04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消 渴〔糖尿病)

邑人某,年二十余,贸易律门,得消渴证。求津门医者调治三阅月,更医十余人不效。归家就医于愚。诊其脉甚微细,旋饮水旋即小便,须臾数次。投以此汤,加野台参12克,数剂渴见止,而小便仍数。又加英肉15克,连服l0剂而愈。

2017-08-04

古今名医验方秘方=不 孕 症

香附100克(分四处,一童便,一米泔,一米醋,一盐水,各浸7日,一日一换,取出炒黄,勿焦)当归(酒洗)50克熟地(艾叶6克煎汤拌蒸)川芎白芍条芩(炒)各24克

2017-08-04

中医经典:老了还想走得动,每周吃一次,补关节、强筋骨~

膝关节炎最大的特点是疼痛,活动则疼痛加深,休息则会减轻。但出现扭伤、受凉和过度劳累之后,疼痛也会加剧,甚至腿不能自由活动。

2017-08-04

?学中医经典须“猛火煮、慢火炖”

第一次读经典医著的时候,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熟读牢记。其目的,是要狠抓“三个基本”,即理解经典的基本概念,牢记经典的基本内容,初步形成符合中医原创特色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三个基本是相互联系的,也是步步深入的。

2017-08-04

中医经典必背:药性赋,你还能背出多少?

犹记得初学中医苦背《药性赋》的日子,从刚开始各种记不住的窘迫,到倒背如流的喜悦,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时隔多年,这部对药性概括精辟、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药性赋》,却有很多地方背不完整了!今天,小编邀您再次回味经典,品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