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诱发了冻疮 食疗秘方治冻疮
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
医学护肤品的介绍
季节性手部脱皮现象并不难治,有的人一到季节接交替时节就会出现手部脱皮,这个季节一过了就会自愈,这是正常的。
皮肤干燥起皮怎么办?一到秋冬换季时节,各种肌肤问题也接踵而来。秋天气候干燥 ,很多人的皮肤也会出现干燥起皮的现象。皮肤干燥起皮怎么办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你没注意的8大保湿死角如何不再干燥起皮。
手脚和耳廓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末梢部分,亦是冻疮的好发部位。深秋以后,气温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内的血流也随即变得缓慢。当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动脉遇冷收缩,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发生冻疮。
取红花30克、王不留行30克、干姜10克、桂枝10克、干辣椒10克、细辛10克、樟脑10克、冰片10克,浸泡于95%酒精500毫升中,三天后用纱布过滤收集药液贮瓶备用。
七厘散:适合治疗未溃冻疮。取七厘散适量,加白酒少许,调成稀糊状,摊在消毒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能消除红肿硬结,使冻疮痊愈。
取桂枝、苏叶各50克,陈皮2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15分钟,去除药渣,待药液凉至40度左右,将患处浸入药液约15-20分钟,每日3次。适于冻疮初起,红肿瘙痒,疮面未溃者。
"皮肉受寒"很好理解,寒冷的空气是诱发冻疮的外因,所以防寒保暖是必要的,手、脚、耳、鼻是重点保护对象.要注意的是,冻伤的皮肤刚开始会发白、没有感觉,遇暖后红肿,并有痛、痒的感觉.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暴露的部位,如手、足、鼻尖、耳边、耳垂和面颊部。
平时我们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营养不良、贫血及易患冻疮者应加强营养。对于易患冻疮的人,在进入冬季以后应特别关注四肢末端,耳廓等好发部位的保暖防护。
如果未能及时控制病变,暗红色的斑逐渐变成暗紫色,肿胀更为明显,严重者出现水泡。水泡可能会破溃,形成溃疡面,这时,疼痛加重。通常,冻疮会愈合得很慢,一直等到天气暖和时才能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