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在了解病因前,我们先来熟悉三个病例。
病例一:张某,男,52岁,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5年,未曾行抗病毒治疗。有酗酒史15年,每日饮酒二两至半斤不等,两年前,患者出现腹胀,依然未引起重视,一月前突然呕血,到我院住院治疗。
病例二:方某,男,63岁,否认“肝炎”病史,有饮酒史43年,每日饮白酒约半斤,患者20年前曾因转氨酶升高在我院住院,当时诊断为“酒精性肝病”,医生建议戒酒,但患者未重视,之后一直未到医院复诊,半年前出现腹胀,腹围明显增加。
病例三:王某,女,58岁,30年前因黄疸在我院住院,当时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但黄疸原因一直不清,医生建议完善肝穿刺,但患者拒绝,经过治疗后黄疸消退出院,20年前因黄疸再次入住我院,患者接受肝穿刺活检,明确为自身免疫性肝炎,曾口服激素治疗,但出院后未坚持及定期复诊,2月前明确为“肝硬化”。
哪些病因可以导致肝硬化?
第一,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目前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研究发现,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为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不发展为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