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改变反复交错进行,结果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形成假小叶,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数年甚至数十年),使肝变形、变硬而导致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的症状
1、消化道症状:常有食欲不振或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与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高压,使胃肠道阻性充血而分泌与吸收功能发生紊乱所致。
2、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产生易疲劳乏力的原因与食欲不振摄入热量不足以及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中间代谢障碍,热能产生不足有关。
3、早期肝硬化症状还有面部消瘦,黝黑,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4、少数病人还可能会出现蜘蛛痣、肝掌、黄疸等症状,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多见于酒精性肝硬变患者,一般无压痛,脾脏正常或轻度肿大。
诊断是否肝硬化的几大手段
血常规
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有不同程度贫血;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可减少。
尿常规
失代偿期可有蛋白尿及管型、血尿;有黄疸时可出现胆红素,并有尿胆原增加。
肝功能很复杂,测试方法虽多,但难以全面反映全部功能状态,常用的检查内容为:血清酶学实验(如血清氨基转移酶、腺苷脱氨酶、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肝纤维化血清学检测等等。
腹水检查
腹水呈淡黄色漏出液,外观透明;腹水呈血性时应高度怀疑癌变,应做细胞学检查。
免疫功能检查
细胞学免疫检查约半数患者的T淋巴细胞低于正常。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检查、CT和MRI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放射性核素肝脾扫描等等。
内镜检查
纤维胃镜可直接观察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和范围,其准确率较X线高。
肝活组织检查
可见肝细胞变形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本检查不仅有确诊的价值,而且可了解疾病的组织学类型、肝细胞损害和结缔组织的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然化验所查得的肝功能水平接近正常,但肝脏储备功能已经很差了,实际上也属于严重肝硬化的情况。这是由于肝脏有很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肝硬化已经很明显,剩余的正常细胞仍然能支撑肝脏的运作,表现出接近正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