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就是抗病毒,抗病毒治疗的好处在于它能强有力地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能有效减少炎症反应对肝脏造成的伤害,并减慢肝纤维化的进程,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
以下两种情况就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1.乙肝病毒携带者
不少肝友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明明是大三阳病毒载量很高,为啥不用抗病毒治疗呢?
这还要从HBV的特点说起。HBV虽然是嗜肝性病毒,喜欢在肝细胞里定居并繁殖后代,但它本身并不会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实际上,对于乙肝携带者,也就是所谓免疫耐受期感染者,病毒与身体是处于“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病毒管病毒复制,机体免疫系统也并不攻击有病毒复制的肝细胞,不行使清除病毒的功能,因此这时候肝酶正常,肝脏也不会有明显的炎症和纤维化,也就用不着抗病毒治疗了。要知道,正是因为免疫系统对携带者没有作用,病毒复制非常活跃,病毒载量也非常高,如果这类人群在没有免疫系统助力的情况下强行开始抗病毒治疗,虽然HBVDNA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逐渐降低,但降低的速度很慢,程度也不彻底,很可能抗病毒治疗1-2年仍不能HBVDNA降低到满意状态。
2.病毒复制指标阴性的乙肝人群
HBVDNA是临床中评估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活跃度及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HBVDNA阴性则说明血液中的病毒含量较低,体内HBV复制不活跃,病毒处于低复制或者不复制状态。当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为阴性时,无论谷丙转氨酶值有多高,都不能冒然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
这时应该仔细查找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因为除了乙肝病毒可以诱发肝功能异常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也可能损害肝功能,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比如甲肝、丙肝等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药物性肝损伤,酒精肝和脂肪肝等,这些因素导致的肝功能损害需要各自的对因治疗,是不需要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