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王女士最近感到腹胀、容易疲劳,并发现双下肢浮肿,休息几天后没有改善,于是在儿子陪伴下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医生诊断为肝硬化,而引起肝硬化的原因,是感染了丙型肝炎。王女士虽然看起来瘦弱,吃饭也不多,但平时也没有什么不良爱好,而且一直还干着农活,也没有不舒服的表现,怎么就得了丙肝,还到了肝硬化了呢?王女士家人在自责的同时,也感到不解。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病变,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我国约有1000万人感染丙肝,每年新增约20万。
那么,丙肝是如何感染的呢?
丙肝的常见传播途径有:
(1)经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据报道目前大多数丙肝感染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经输血或血制品感染的。随着丙肝抗体在献血源中的严格筛查,这一传播方式得到明显控制。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是现在我国丙肝感染的最常见途径,据报道静脉吸毒者中80%以上感染过丙肝;使用被污染或消毒不严格的注射器、针头、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等也可感染丙肝;共用剃须刀、牙刷、文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传播方式;器官移植中如供者为丙肝感染者,移植后受者可感染丙肝,血液透析患者可通过反复输血和透析管道的重复使用感染丙肝。
(3)性传播丙肝病毒可通过唾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排出,故性接触可造成丙肝传播。但研究发现只有单个性伴侣的夫妻丙肝感染率低,而女性性工作者、男性同性恋者、有多个性伴者丙肝阳性率高。
(4)垂直传播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孩子丙肝感染率为4%~7%。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要警惕HCV感染的可能性,体检时应作肝功能和抗HCV检测,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静脉吸毒者、职业献血员、HIV感染者、性乱者、接受血液透析、需反复大量输血或血制品者及职业暴露人员。
王女士30多年前因为贫血曾输血治疗,估计丙肝是因为输了含有丙肝病毒的血液感染的。
感染丙肝后有什么表现呢?
丙肝起病较为隐匿,是个隐形杀手。急性感染后大多数患者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转氨酶一般升高不明显,15%的患者可彻底清除病毒、完全治愈,但是,约85%的患者转为慢性感染,其中20%患者在20年后会产生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可进展为肝癌。由此可见,丙肝的自然转归比乙肝差很多,所以治疗上应予更多的重视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了丙肝?
其实筛查丙肝很简单,只需到医院检查丙肝抗体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血清丙肝抗体阳性说明只感染过丙肝病毒,并不代表是患了丙肝,如果丙肝抗体阳性,应进一步检测丙肝病毒核酸即HCVRNA,只有HCVRNA阳性才能诊断为丙肝。
丙肝有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完全治愈吗?
近年来丙肝治疗方面突飞猛进,以往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因疗程长,副作用大,现在已经逐渐被口服的抗病毒药物所取代,2017年国内多个直接抗病毒药物获批上市,治愈率普遍在90%以上,疗程也缩短至12-24周。
尽管丙肝已经有药可治,但在我国想完全消除丙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国家丙肝患者的诊断例数仅为17.7%,治疗例数仅为1.3%。其中大多数患者是在有明显症状后才去检查或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查出,而这时,有些已经有了肝硬化。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在去医院查体时常规筛查一下丙肝抗体,尤其是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