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近年来,除了我们常听到的脂肪肝、酒精肝、乙肝等,由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药肝)发病率也大大增加,现已成为导致肝病的第四大因素。
“药肝”增加不得不防
据悉,近年来,由药物导致的肝损害呈上升趋势。除了常见的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用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即“药肝”发病人数增加了不少,已经排在肝病的第四位。
大概一般人群中10%、老年人群中40%的肝炎都为药物性肝损害。而总结这些药,抗结核、中草药、抗肿瘤、解热镇痛、抗生素是最多的。“药物性肝损如及时诊断,及时停药,经治疗后多数良好。大多数于1-3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但是如果延误治疗,病死率会明显升高。”
“药肝”会有什么症状?
如果近期曾服用药物,出现了与原有疾病不同的新的症状,例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不适、乏力等症状,尤其是出现尿黄眼黄皮肤黄等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此时需要到医院就诊。“一般而言,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如能及时诊断、及时停药,经适当治疗后,大多数于1—3个月内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只有少数发生急性肝衰竭的患者,才需要手术治疗。”
“药肝”的原因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某些药物肝毒性较大,可直接损伤肝细胞,甚至引起其坏死;二是与患者体质有关,一些人服药后出现代谢异常和过敏反应,称为特异质性药物性肝损伤。前者可以预测,在人群中有一定的比例;后者无法预测,大部分患者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有些患者却出现严重的肝损伤。
“药肝”的危害
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可引起肝衰竭,造成肝细胞大面积坏死或严重损害,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和腹水等症状,总体病死率高达50%以上。在中国,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和药物。而后者常被人忽视,是伤肝的“隐性杀手”。
此外,很多人误以为中药不伤肝,随意服用,结果造成严重的肝损伤。近年来,中药引起的肝损伤病例呈上升趋势。何首乌等中药有明确的肝毒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的炮制方法对毒性也有影响,不建议长期自行服中药。
疏肝健脾、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兼湿热淤滞证。症见:胁肋胀满疼痛,脘痞腹胀,胃纳不佳,四肢怠倦,小便色黄等。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疏肝利胆。用于乙型肝炎,辩证属于肝胆湿热内蕴者临床表现为:肝区热痛,全身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耳鸣或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大便干结,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健客价: ¥16补肝肾,益气活血。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肾两虚证候。临床表现为:肝区隐痛不适,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自汗,头晕、纳少,舌淡脉弱。
健客价: ¥20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具有较强的抗炎,改善肝功能,保肝利胆,降酶,澳抗转阴的作用。用于肝气郁滞,湿邪困脾及乙型病毒性肝炎。
健客价: ¥30.8补肝肾,益气活血。用于乙型肝炎,辨证属于肝肾两虚证候。临床表现为: 肝区隐痛不适,全身乏力,腰膝酸软,气短心悸,自汗,头晕,纳少,舌淡,脉弱。
健客价: ¥14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用于慢性肝炎属脾气虚弱、血瘀阻络、温热毒蕴蒸,症见胁痛、腹胀、乏力、尿黄;对急性肝炎属上述症候者亦有一定疗效。
健客价: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