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甲肝疾病传播途径的特殊性,是可以经粪-口传播,不同于乙肝疾病的传播途径,所以如果经常跟甲肝患者亲密接触,且个人卫生不注意及饮食习惯不好,很容易被传染,这就是为什么多数人每到流感季节都习惯去检查甲肝化验,看是否被感染。可检查甲肝有一项是甲肝igm的检查,结果有阴有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甲肝igm的概念
甲型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所引起,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传染源多为病人。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病毒常在患者转氨酸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着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血液和粪便的传染性也逐渐消失。在甲型肝炎的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过程中,机体都可产生抗体。
血清中抗体(抗-HAV)分为两种,即抗-HAVIgM和抗-HAVIgG。抗-HAVIgM出现早,一般在发病数日即可检出,黄疸期达到高峰,是甲型肝炎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抗-HAVIgG出现较晚,而持续时间较长,在感染初期常为阴性,抗-HAVIgG阳性提示曾受过HAV感染,常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目前对甲型肝炎的微生物学检查,以甲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和抗体为主。应用的方法包括免疫电镜、补体结合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放射免疫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多聚酶链反应、cDNA-RNA分子杂交技术等。
甲肝igm有什么临床意义
HAV抗体IgM阳性见于甲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AV抗体IgM是HAV急性感染的标志,在感染的早期即已出现,是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依据。感染后3个月内可维持较高滴度,6个月后逐渐消失。
抗-HAVIgM检测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固相放射免疫试验(SPRIA),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急性肝炎患者检测的常规项目。
类风湿因子阳性标本可出现抗-HAVIgM假阳性,应引起注意。若检得低滴度时,应隔2周复测,但应注意风湿因子所致假阳性。
通过上文对甲肝igm的相关知识介绍,相信大家也了解到甲肝igm其实就是血清检查的一种抗体,这种抗体显示阴性还是阳性,是用于诊断早期甲肝的重要指标,所以如果你经常跟甲肝病人接触,建议你定期检查这一项指标,发现异常及时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