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这位姓章的女士在信里说,在今年单位的例行体检中,她被查出感染了丙肝。
她感到非常奇怪,自己平时生活里非常注意卫生,近期内也从没有做过纹身、纹眉、穿耳环孔等可能感染丙肝的危险行为,自己的丙肝是怎么得来的呢?
海南省人民医院贾杰教授告诉记者,类似章女士这样近期内无危险行为却感染丙肝的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丙肝的潜伏期颇长,有的病例甚至可长达几十年。相对于早已为人们所熟知的甲肝、乙肝来说,这个潜伏在身边的杀手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漏诊率高达五成
据了解,丙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在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之前,会有长达10年~20年的病情隐匿期。
“在这期间,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感觉轻度疲劳乏力,直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时才被确诊,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贾杰表示,因此虽然我国目前约有4000万人感染丙肝,人群感染率达3.2%,但其发现率大约只有50%,也就是说人群中其实还隐藏很多丙肝患者,只是没有被检查出来罢了。
民众丙肝知识匮乏
记者查阅到一份来自中国肝病防治基金会的抽调数据显示,我国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仅有38%,远低于甲肝91%的知晓率、乙肝95%的知晓率。
仅有1%的公众对丙肝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有正确认识,76%的公众对丙肝可治愈并不了解,80%甚至错误地以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丙肝”。
而另一项涉及我国200多个城市共1362名非传染病科医生的调查显示:85%的临床医师并不了解丙肝,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感染的防护措施等也存在知识空白。
普通大众对丙肝的了解始终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水平,在人们的普遍印象里危及健康、会引发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只有乙肝,甚至有部分人根本不知道丙肝为何物。
事实上,成人感染丙肝病毒后,有15%左右的人群能够自愈,而85%都会转为慢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疗。
高危人群应主动自查
由于常规体检中不含丙肝的检测,因此目前很多丙肝患者都是先发现肝功异常,后经详细检查后才发现是丙肝的,但肝功检查中只能反映转氨酶的情况,而丙肝患者肝功并不是所有人都出现异常,因此仅查肝功也可能出现漏诊。
所以,贾杰教授建议那些“丙肝高危”人群,体检时最好能主动检查丙肝抗体。
这些高危人群主要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及以前接受过输血和接受器官移植者;维持血液透析者;共用过非一次性注射器者;用过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检查者以及有不安全性行为者;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器具进行文身者等。
如果出现食欲减退、乏力、易疲劳、消瘦等情况应及时查丙肝抗体。
早期治愈率可达八成
有资料显示,全球有1.8亿名丙型肝炎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4倍;全球由丙肝相关肝病引发的死亡人数每10年来上升了1倍。
根据我国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的丙肝抗体阳性率约为3.2%,推算约有患者3800万人,2008年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约12万,是2003年的6倍。
“虽然丙肝的危害不亚于乙肝,但大家也不必过度惊慌,因为丙肝是可以防治的,尤其是在早期就进行正规治疗的,治愈率可高达八成以上”,贾杰教授说。
丙肝病毒对肝脏的破坏是非常隐蔽的,很多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功能检查经常表现为正常,所以容易被漏诊。但人体一旦感染丙肝病毒,转化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几率比感染乙肝病毒还要高。
丙肝慢性感染者如果不进行早期的及时治疗,有很高的几率发展成慢性肝炎,其中10%~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
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1%~7%的病人会演变为肝癌。但是,丙肝患者只要早期接受规范、系统的治疗,丙肝基本上都可以治愈。也就是说,只要丙肝患者能够接受规范化治疗,患者体内的丙肝病毒是可以消除的,并且以后也将不再发作。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健客价: ¥17.8配合欧姆龙血糖仪一起使用测量血糖。
健客价: ¥59可作为全营养支持或部分营养补充,适用于成人及四岁或四岁以上的儿童.可口服或管饲.
健客价: ¥581.佝偻病和软骨病。2.肾性骨病。3.骨质疏松症。4.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健客价: ¥16清肺化痰,润肺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引起的咳嗽痰盛,气短喘促咽干口渴,劳伤久嗽,痰中带血。
健客价: ¥34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神经衰弱症见上述证候者。
健客价: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