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大小手术前,都会为患者做术前四项检查,以便为其提供更有效关怀和治疗服务。所以目前丙肝抗体(Anti-HCV/HCVAb)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那是不是丙肝抗体阳性就意味着是丙肝患者呢?丙肝治好了,是不是丙肝抗体就转阴了呢?
重要的结论先说:
丙肝抗体阳性≠丙肝患者!!
丙肝即使治愈,丙肝抗体仍可能为阳性!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丙肝抗体的特点,和我们熟知的乙肝表面抗体不太一样。
1、丙肝抗体(Anti-HCV/HCVAb)是人体感染丙肝病毒后产生的抗体,具有标记性,终身性,不易清除,但对身体无害。无法鉴别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是否为一个现症丙肝患者,需看体内有没有丙肝病毒。
2、丙肝病毒变异性特别强,所以产生丙肝抗体没有保护性,不像乙肝抗体。所以并不能通过抗体滴度的高低来判断与疾病轻重,也与传染性大小没太大关系,这点与乙肝两对半很不同。
3、感染HCV后,HCV抗体出现较慢,窗口期较长。一般在发病后2-6个月,自身免疫病或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丙肝抗体的检测时间可长达2年。故丙肝抗体不能作为早期的诊断丙型肝炎的方法。即便1次抗体结果阴性,也不能直接否定诊断,需要考虑窗口期的可能。
4、根据《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1]治疗方案,即全程足量抗病毒治疗,有近95%患者可获得病毒的有效清除,其中99%的患者停药后不复发。然而患者丙肝抗体终身存在,不会因丙肝病毒被清除而消失。
既然丙肝抗体有如上特点,如何对丙肝抗体的结果进行判读,才能对丙肝及时有效的进行诊断呢?单一抗-HCV检测或结合RIBA进行确认的HCV诊断模式存在不足。无法确认“现症感染”,无法检测“窗口期感染”,无法用于“治疗监测”。并且免疫抑制患者存在假阴性等;相比之下,HCVRNA检测更能反映临床实际情况,RNA转阴可作为HCV治疗的终点。但是,RNA检测的价格昂贵,操作繁琐,检测时间长,对实验室硬件和实验室操作者都有较高要求。
根据2018欧洲肝脏研究学会年会(EASL2018)发布的最新版丙型肝炎管理指南推荐[2],若核酸检测不可及,可以用HCV核心抗原(HCVCoreAg)检测可作为替代诊断(推荐等级A1);应用雅培ARCHITECTHCV抗原检测,对诊断HCV感染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高达93.4%和9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