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或称C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体液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肝脏。初期的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偶尔会有发烧、小便黄赤、腹痛及黄疸等症状。
约有75%至85%的初患病者,其病毒会持续在肝脏中,早期的慢性丙型肝炎一般没有症状,但许多年后会变成肝病,偶尔也会变成肝硬化。有些有肝硬化的患者会有其他的并发症,例如肝功能衰竭、肝细胞癌、食道静脉曲张或胃底静脉曲张。
该病的传播大多借由共用针头、消毒不完全的医疗设备、在进行健康照护工作时的针扎伤害还有输血造成。现在有了血液筛检作业后,经由输血而感染的病例已小于两百万分之一。还有另一种传播方式是母亲在生产时给婴孩。
一般日常生活的接触是不具传染性的。丙型肝炎是已知五种肝炎病毒的其中一种:A型、B型、C型、D型、E型。诊断方法是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血清抗体或是病毒的RNA。只要是暴露在危险因子下的民众,都会建议进行筛检。
目前还没有丙型肝炎的有效疫苗。预防的方法有针对长期使用静脉注射药物的减害计划,以及检测捐血者所捐的血液。慢性感染的病患只要给予包括索非布韦或是司美匹韦的药物治疗,大约有90%可被治愈。
早前的治疗方式还有以干扰素Pegasys混合利巴韦林的合并疗法,治愈率大约仅50%且有强烈的副作用。现阶段有新型疗法,但花费也相对较高。已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肝脏移植。丙型肝炎是进行肝脏移植的首要病因,但许多病患在接受肝移植后仍有病毒复发的可能。
据估计,全世界约一亿三千万至两亿人已感染丙型肝炎,感染者集中于非洲、中亚及东亚。在2013年,因感染丙型肝炎,全球逾三十四万三千人死于肝癌,又有逾三十五万八千人死于肝硬化。丙型肝炎起初仅被认为是一种非A型或B型的肝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科学家设想,并在1989年被证实。丙型肝炎仅感染人类与黑猩猩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