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谚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对茶的青睐,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有关茶能养生、抗衰老的研究频频见诸报端,这更使人们对喝茶的兴趣大增。但是,喜欢喝茶却不等于会喝。眼下,春茶即将上市,不妨来看一下,在喝茶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1
隔夜茶会致癌
所谓隔夜茶一般是指茶叶浸泡超过12小时以上,或者是搁置了一晚上的茶。说隔夜茶会致癌的理由是:茶叶放置过夜后,会产生二级胺,这种物质可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
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首先,二级胺类物质广泛存在于多种食物中,如米、面、鱼肉等。人们从茶叶中摄入的二级胺类物质远远低于人们从日常的主食、蔬菜中摄入的量。另外,二级胺类物质只能在特定的条件才转变为亚硝胺,而茶水本身很难具备这些条件。
最后,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据研究,每千克体重吸收100至200毫克才有可能致癌,而且需要持续大剂量服用,就算隔夜茶中可能有亚硝胺,那含量也是非常小,根本不能达到这么大的量。相反的,茶叶本身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这些都是亚硝胺的天然抑制剂。因此,隔夜茶致癌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误区2
饭后喝茶最好
饭后马上喝茶容易使茶叶中的茶多酚与食物中的铁质、蛋白质等产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人体对铁质和蛋白质的吸收,所以最好是饭后1小时后再喝茶。
误区3
茶能醒酒
早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对酒后饮茶的危害做了明确的表述:“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消渴挛痛之疾。”
其实酒后喝茶有利有弊。喝茶能加速体内酒精的分解,且其利尿作用可帮助分解后的物质排出,但同时会增加肝肾的负担。因此在大量饮酒后用茶来肝肾不好的人最好不要用茶解酒。
误区4
睡前喝茶影响睡眠
茶叶中含有的咖啡碱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同时,咖啡碱也是利尿剂,喝茶增加夜间上厕所的次数,影响睡眠。
但据消费者反映喝普洱茶对睡眠的影响并不大。
误区5
头泡茶不能喝
头泡茶是否能喝取决于你喝的是什么茶,如果是黑茶或乌龙茶,应先用沸水快速洗一下,但绿茶、红茶等,并不需要这道工序。有些人可能担心茶叶上的农药残留。
其实茶叶在种植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水不溶性农药,泡茶的茶汤并不会有农药残留。
误区6
泡茶要用沸水
高档的绿茶通常用85℃左右的水来冲泡,过热的水易使茶汤鲜爽味下降。铁观音等乌龙茶最好用沸水泡,茶香更好;紧压黑茶如普洱饼茶也可以考虑煮茶。
事实上,除了上述误区,还要提醒的是,喝浓茶、喝隔夜茶都不利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