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也得脂肪肝?
摘要: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其中,肝脏主要参与内源性脂肪的合成与转运。人体利用脂肪(摄取、贮存与动员)在餐后主要来自消化吸收的外源性脂肪,而在饥饿时则来自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肪。
患上脂肪肝并非一种令人吃惊的现象,因为在全世界有25%的人可能发展为脂肪肝,在一些富裕地区和生活方式不科学的人群中,脂肪肝者的比例还可能高达50%。
肝脏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其中,肝脏主要参与内源性脂肪的合成与转运。人体利用脂肪(摄取、贮存与动员)在餐后主要来自消化吸收的外源性脂肪,而在饥饿时则来自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肪。
肝细胞主要摄取来自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也摄取血中糖代谢转化来的游离脂肪酸,再合成甘油三酯、磷脂及胆固醇酯等。肝脏不能贮存脂肪,所以其合成的脂肪又及时地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而转运到血液中去。当人长期过多摄入胆固醇、脂肪,或营养不良、饥饿以致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就容易使肝内脂肪代谢发生障碍,造成脂肪细胞堆积,产生脂肪肝。
按常识来看,脂肪肝应该是高热量的饮食造成的,但为什么有些瘦人也逃不过脂肪肝呢?脂肪肝是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现代病,而且这种不良方式主要体现在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以及平时缺少运动锻炼等方面。这会使人体营养过剩导致脂肪肝。这些只是一般原因或主要原因。脂肪肝的产生还有其他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是糖尿病可以引起脂肪肝。临床研究发现,约50%的糖尿病患者可发生脂肪肝,约25%的脂肪肝患者有糖尿病。
二是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脂肪肝。因为乙醇可造成肝细胞代谢紊乱,而且过多饮酒者食欲会降低,因而食物中的胆碱摄入减少,而胆碱可以清除甘油三酯。胆碱少,甘油三酯的清除也减少,从而导致脂肪肝。
三是某些
药物和化学物质中毒可能导致脂肪肝。比如,过量服用或密切接触四环素、砷、银、汞、三氯化烯、四氯化碳、黄磷、巴比妥、黄曲霉素等,都可引起脂肪肝。
四是炎症、结核、细菌性肺炎及
败血症等感染可以引起脂肪肝,因为这些情况会破坏肝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肝内脂肪代谢异常或肝细胞缺氧而形成脂肪肝。
其他原因,如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溃疡病、慢性肝炎和妊娠等,均可影响脂肪代谢而发生脂肪肝。甚至连营养不良,如长期饥饿或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造成机体蛋白质不足,也会导致脂肪肝。
调理原则
让患者可以稍稍放心的是,大多数的脂肪肝是可逆的,关键在于生活方式的调理。所以,这里所说的调理主要是针对饮食和其他行为方式的健康和合理。如果饮食得当,生活方式科学,很多脂肪肝是可以恢复到正常,而且可以有效预防脂肪肝。
由于大部分脂肪肝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所引起,因而饮食调理便放在了首位。
方法一:按中国营养协会的饮食指南办理。
2014年1月,我国发布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在营养素摄入量方面,提出如下目标:全国人均每日摄入能量2200~2300千卡,其中,谷类食物供能比不低于50%,脂肪供能比不高于30%;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78克,其中,优质蛋白质比例占45%以上。
方法二:素食,但非素食主义。
素食是预防脂肪肝的重要手段,因为素食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纤维素和一些碱性元素比荤食丰富,因而素食可以预防肥胖和脂肪肝。世界卫生组织早就认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饮食是较为健康和科学的,因为东方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和纤维素为主,能预防肥胖、心血管病和癌症。比如,素食中天然形态的植物性食品大部分含有纤维素,而纤维素可以吸水膨胀,从而让人有饱胀感,所以在食用时不至于饮食过量。同时,由于素食减少了高脂肪高蛋白的摄入,除了可以预防脂肪肝、
减肥外,还可以预防其他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病。因为素食中的植物性食品的成分居多,比如含有膳食纤维、类黄酮、类胡萝卜素以及其他植物化合物,对预防
血糖、血脂的升高有益,也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素食者因为减少了膳食中的饱和脂肪、胆固醇和动物蛋白质等,也会减少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