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与饮食摄取无明显关系,但嗜酒者常有营养缺乏。引起营养不良有多方面原因,长期饮酒对代谢有广泛的影响,除胃肠道、胰腺功能受损影响吸收外,乙醇还抑制蛋白合成,阻碍肝脏释放蛋白质,抑制糖原异生作用,阻碍维生素的利用。乙醇可阻碍硫胺等向活性型转变或阻碍其利用,阻碍5-甲基四氢叶酸在肝内的生成和释放,也阻碍维生素B6的向活性型即辅酶磷酸吡哆醇(PLP)的转变。维生素从不能纠正嗜酒者血清中低水平的PLP,但服用PLP则可纠正之。乙醇妨碍红细胞中的维生素B6生成PLP。肝细胞的脂肪浸润、炎症、坏死可使嗜酒者肝内叶酸、核黄素、烟酸胺、泛酸、维生素B6、硫胺素、维生素A的浓度降低AC病人也可见肝维生素贮存的减少。此外,摄取不足与需要增加,特别是在胃肠道出血、感染、溶血、脾功能亢进后,对营养物质,尤其是造血物质的需要量增加、营养物质的缺乏可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细胞再生与免疫功能等,故支持治疗为不可忽视的措施。肝病病人的营养判定近年来已有很大进展,采用微量、快速自动测定方法测定,给与高蛋白、高热量、低脂饮食、易于氧化的中链脂肪酸三酰甘油,可减少肝内脂肪蓄积。Diehl(1985)对15例病理证实的AH除给与常规饮食外补给氨基酸一葡萄糖液2L/d,每升含氨基酸量4.13g,葡萄糖65g,疗程1个月。对照组10例用常规饮食和葡萄糖液。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氮平衡明显改善。西南医院治疗10例AH和AML病例,得到同样结果。补充因酒精引起的体内缺乏物质,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叶酸和微量元素等,可使淋巴细胞活性恢复和增加,同时增进核酸合成和细胞再生。
酒精性肝病(ALD)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D)、酒精性肝炎(AH)、酒精性肝纤维化(AF)、酒精性肝硬化(AC)以及轻症酒精性肝病(AML)。
在亚洲,由于饮酒者常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内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而肝病病人亦不少有饮酒习惯,不少(ALD)病例在漫长的病程中合并有慢性乙型与(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表现有:1、上述之ALD病理特征;2、与乙肝与(或)丙肝的慢性炎症表现。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肝癌。
ALD的治疗,根据不同病理类型有所不同,但总的治疗原则大致相似。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戒酒、支持治疗、对抗与限制乙醇代谢的药物治疗,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的治疗、肝移植术。戒酒综合征的治疗和Zieve综合征的治疗。
戒酒为终身治疗,仅此一项即可改变肝病进程。如能戒酒,AFL一般可于成酒后4-8周左右恢复或明显改善,GGT和肝肿大均可较快恢复到正常肝功能检查显示活动期者应休息。经历一段时期戒酒、休息后,AH显示的肝功能异常和肝肿大、亦可恢复正常或好转。
轻微肝纤维化者,戒酒后亦可不致继续发展,但肝硬化已充分形成,且有门静脉高压和食管静脉曲张,戒酒亦难于逆转。但可改善活动过程及降低因合并AH所致门静脉高压。AC比肝炎后肝硬化预后较好,但也取决于酗酒者能否戒酒。Yale大学报道的一组AC失代偿患者,5年生存率为50%,继续酗酒者40%,戒酒则生存率上升至60%。英、法国有类似报道,继续酗酒者,5年生存率计15%-35%。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观察1984~1996年病理诊断45例,其中15例AFL及2例AML戒酒和减饮后,均于1~6月内恢复或明显改善。10例AH中2例继续酗酒死于肝衰竭。12例AC随访9年,6例继续酗酒者,于2~4年内死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3例、肝衰竭3例及肝癌2例。未继续酗酒者均存活5年以上,说明继续酗酒对AC、AH最为不利,为加重肝损害、促进死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康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