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肝病》: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即使经积极的治疗后,通常预后仍比较差。在此情况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如何选择合适的患者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李兰娟院士:应该说,目前人工肝技术主要还是用于治疗肝功能衰竭,还不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在今年春天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时,我们尝试了将人工肝应用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的时候,肝脏蛋白质合成功能障碍,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下降;同时肝脏代谢功能也发生障碍,继而引起胆红素水平上升,内毒素等物质聚集,从而引起肝性昏迷。我们应用人工肝技术可以暂时解决肝脏合成和解毒代谢的功能障碍,但是往往强调为肝衰竭的早期应用。因为我们曾做过统计,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在肝衰竭早期运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患者的好转率有明显的提高,达到70%~80%;而到肝衰竭晚期再行治疗,由于肝细胞大片坏死,治疗效果比较差,只有40%的好转率。此外,对于部分需要送外科做肝移植的患者,人工肝也是肝移植前的一个桥梁。
《国际肝病》:多器官功能衰竭通常病情是比较复杂的,任何有创性的操作都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在进行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的时候,如何能够避免这些并发症?
李兰娟院士:根据既往我们应用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来看,我们需要非常小心地操作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出血,因为患者本身为肝损害有出血倾向;第二个并发症是休克,血压的下降,这是因为使用体外循环装置而引起的;第三个并发症是可能会出现血液的凝固,过敏反应等。经过大量病例的实践应用,我们已经能够合理应对并发症的出现,治疗前我们会做充分的准备。例如为了预防出血,我们首先要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适当情况下补充蛋白质凝血因子;一般有明显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我们不考虑做人工肝,因为有可能出现病情加重;而对于休克等其他的并发症,只要小心操作都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