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和预防
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本人承受着精神甚至躯体的极大痛苦,影响生活治疗,影响患者的家庭或者职业功能,并且抑郁症自杀风险很高
精神病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患者在患病后要尽早的治疗,不要忽视任何细节。在我国,至今流传着不少治疗精神病的民间偏方。
抗精神病药,以及少数抗抑郁药及心境稳定剂均与多种躯体疾病相关,包括肥胖、血脂紊乱、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低钠血症;心血管、呼吸道、消化道、血液、肌肉骨骼及肾脏疾病
内观治疗是引导患者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回顾从过去到现在与他人的关系,在自己与他人之间产生的“我接受他人的、我给与他人的、我给他人带来困扰的”三个方面上进行冷静具体的回顾和自我察觉,以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目的。
处方医生在开具超说明书药品时应当具备足够的信心能够证明其合理性并且向患者或其监护人告知药物为超说明书用药。在一些情况下,以临床证据和已经出版的指南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超说明书用药会是一个非常容易的途径。
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及医保情况均会影响患者的药物选择;单因素分析显示反复发作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药物治疗存在种族及民族差异,这与既往研究结果相同,同时地区差异不明显,诊断结果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无明显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各具特点,剂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对年迈体弱伴有躯体疾病者,用药应更加慎重,药物治疗应以中等剂量为宜,小剂量往往达不到治疗的目的,高剂量时会增加药物的副反应,此时疗效未必提高
早发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仍以药物治疗为本。尽管抗精神病药物的有效性、疗效以及预防复发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有研究报导,精神分裂症患者第一年的药物不依从率约为40%,第二年更是可达75%。
精神科药物在体内有一个代谢过程,如同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一样。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表明,药物必须在血中维持一定的浓度,疾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药物被吸收后,血药浓度开始升高,5-6个半衰期之后血药浓度达到了稳态
做必要的相关心血管病检查,使对患者躯体疾病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判断更有依据,主诉中哪些可用心血管病解释,哪些不能;针对心血管病的性质和程度,应有什么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