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手足口病”吗?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较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常出现暴发或流行。”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流行病学专业领域首席专家何剑峰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分泌物传播、飞沫传播、手接触传播和粪便传播。
每年的5-6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而今年却在4月份左右就开始爆发,而且患病的儿童也比较多,这让很多家长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其实只要清楚了解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就可以做好预防措施,防止宝宝患病。
对于患者来说,在平时治疗的同时更应该注意做好饮食上的调理,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对于手足口病患者来说也是一样。那么手足口病患者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饮食禁忌呢?下面就让小编来说一下手足口病患者的饮食禁忌吧。
“由于手足口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者较多、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常出现暴发或流行。”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流行病学专业领域首席专家何剑峰介绍。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分泌物传播、飞沫传播、手接触传播和粪便传播。
目前,我们已经有了预防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EV71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家长朋友们,如果您的宝宝所得的手足口病不是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或者不清楚是什么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都可以接种EV71疫苗进行预防。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
据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92万,死亡病例95人,在丙类传染病报告中发病、死亡人数皆为最高。根据近年情况,每年进入4月份后手足口病例会陡然增加。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传染,都可能产生手足口病。它的传染过程主要是通过粪便、飞沫和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在水疱液、咽部分泌物或粪便中皆可分离出此种病毒。
2015年年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预防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即手足口EV71疫苗)的生产注册申请,2016年上半年正式上市,到2017年各地医疗机构开始慢慢引进该疫苗。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又是咳嗽又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嗓子眼还有一些小水泡。最典型的起病过程是中等热度发热(体温在39℃以下),进而出现咽痛,幼儿表现为流口水、拒食。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颊炎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1到7周岁的婴幼儿,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