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多久打一次,需要看是成人,还是幼儿,如果是刚出生的宝宝,一般是出生后24小时内,打一次乙肝疫苗,一个月后,再打一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因此,孩子父母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而成年人,接种完乙肝疫苗以后,一般来说有效的保护时间在十年左右,但是也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免疫力是不同的,如果是高危人群接种过疫苗以后,那么在十年左右,最好再监测一次。
抗体失效该怎么办
1、加大接种剂量。目前,WHO推荐三针剂量都为10微克,对无应答或弱应答者,按0、1、6、12个月免疫程序加大基础免疫剂量(每剂20微克),75%无应答和弱应答者抗体滴度可达标。每隔两个月给予20微克乙肝疫苗,也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2、增加疫苗免疫次数。对乙肝疫苗无应答,且非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一次或数次的加强免疫是有效的,可以采用0、1、2、12方案或0、1、6、12方案。
3、换种思路:例如变更接种途径,常规肌内接种无应答者,可改用皮内多次接种法。还可以改变疫苗种类、改变疫苗组分或佐剂,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时候更换一个厂家的疫苗或许能起效。
因为乙肝疫苗接种后不是所有人都能起到有效保护的,所以接种了乙肝疫苗要确保其能生效,才有保护的意义,如果在接种期间或者实在没生效就更要注意保护自己了(避免血液传播、体液传播、母婴传播这三大途径)。
另外,有时即使体内产生了抗体也不一定能完全保护你「金刚不坏」,乙肝疫苗是针对主要、常见的病毒亚型而设计,如病毒亚型较为罕见或出现突变,乙肝疫苗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后需要检查吗
完成免疫方案2周后表面抗体才逐渐达到峰值,应在完成免疫方案4周后检测免疫效果。“大三阳”母亲的婴儿在9~15月龄期间须检查表面抗原(看有没有母婴传播)和表面抗体(看乙肝疫苗是不是免疫成功)。表面抗体滴度超过每毫升10毫单位(10mIU/ml)为有效,超过100mIU/ml为很有效。
乙肝疫苗是怎样制作的
当前的乙肝疫苗是按照乙肝病毒的外膜(表面抗原)基因人工重组的。
外膜分子很大,重组的成分只取其主蛋白基因的小片段。
这种基因小片段与各种亚型的病毒基因都相同,除极个别有特定位点变异的病毒之外,能预防所有乙肝病毒传染。
外膜基因是病毒DNA的小片段,要转种到细胞里才能产生抗原蛋白。现在有两种细胞产生的乙肝疫苗:酵母细胞产生的疫苗较强,一般小儿剂量每针5微克;仓鼠卵细胞产生的疫苗小儿剂量每针是10微克。
乙肝疫苗含有免疫力很强的表面抗原,能进入淋巴细胞内,刺激产生表面抗体,是能中和乙肝病毒的中和抗体。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
健客价: ¥15.5应用其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治疗各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健客价: ¥38.5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健客价: ¥27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健客价: ¥3.5本品主要成份为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对菌斑形成有一定抑制作用,可用于口腔疾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作日常口腔护理及清洁口腔。
健客价: ¥13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健客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