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肝病用药 > 慢乙肝NA停药过程的分期和再治疗策略

慢乙肝NA停药过程的分期和再治疗策略

2018-09-12 来源:国际肝病  标签: 掌上医生 喝茶减肥 一天瘦一斤 安全减肥 cps联盟 美容护肤
摘要:没有肝硬化的“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NA长期治疗并符合停药标准停药,并非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可分为四期:停药前治疗期,滞后期,再活动期和巩固期。

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Cholestasis,IHC)是一组症候群,任何引起肝细胞和胆管细胞损害的因素均可导致IHC。研究显示,初次诊断的慢性肝病患者中高达35%出现IHC。为帮助我国肝病领域医生规范诊断和治疗IHC,《国际肝病》特邀请该领域权威专家开启“肝内胆汁淤积云课堂”。

今天第五期“云课堂”将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彭劼教授分析慢乙肝核苷(酸)类药物(NA)治疗后停药过程的分期与再治疗策略。

没有肝硬化的“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NA长期治疗并符合停药标准停药,并非一蹴而就,这个过程可分为四期:停药前治疗期,滞后期,再活动期和巩固期。

经过这四个期后患者迎来不同的结局:结局一,HBsAg消失;结局二,持续病毒学应答(真正的健康携带者状态)±HBsAg水平下降;结局三,不符合立即再治疗标准的中间阶段;结局四:需要再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约占40%)。

滞后期

定义:停药后在HBVDNA再次出现(病毒学复发)前的一段时期。

此期肝功能正常,持续时间不等(1~12个月);大部分的病毒学复发在停药后迅速发生(1~6个月内),少数复发可能发生在1年后。其影响因素不明确,可能包括治疗基线和停药基线的HBsAg,治疗时达到HBVDNA阴性后的NA巩固治疗时间,HBV基因型和所用NA类型等。

最佳管理策略:停药后至少每四周监测一次HBVDNA;基线疾病活动度高和TDF停药的患者建议考虑更短的间隔时间(每2周)。

再活动期

定义:停药过程中HBVDNA再次出现的时段,许多病人同时伴有ALT骤升。

再活动期ALT的骤升通常是短暂的,并且有可能是诱导长期HBV特异性免疫控制的触发器,因此不需要立即介入治疗而是需要密切监测评估。临床需要鉴别ALT骤升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并且准确判断再治疗时机(治疗过早可能减少HBsAg清除机会)。

最佳管理策略:至少每四周监测HBVDNA、ALT、HBsAg定量,直至HBVDNA和ALT下降或稳定;根据ALT水平监测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时间;如果HBVDNA快速上升超过1×105IU/mL,应每1~2周进行密切的随访监测。

再活动期的早期再治疗标准(针对治疗前为小三阳的无肝硬化患者):如下表。

巩固期

定义:巩固期开始于HBVDNA和ALT达到稳定水平,并且转变为长期结局。

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不定。部分患者可由于在活动期HBsAg已经检测不到并达到NA停药终点;另一方面,在停药多年后仍能发生HBsAg清除。因此巩固期被认为是对免疫控制发展十分重要的时期。

最佳管理策略:监测HBVDNA、ALT、定量HBsAg或HBVRNA和HBcrAg,可以延长到3个月一次。

巩固期再治疗标准:

彭教授强调,为了保证NA治疗停药安全和有效的结果,应及时开始NA再治疗以防止对患者造成伤害,但应在一定程度上容忍病毒学和生化骤升以允许机体建立“功能性治愈”。

另外,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例如针对病毒性肝炎相关胆汁淤积、患者出现的精神异常和情绪问题等加以针对性的处理。其中,能有效缓解病毒性肝炎相关胆汁淤积的药物腺苷蛋氨酸,可作为甲基供体,影响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代谢,增强神经递质的合成,因而能够影响患者欢愉、舒适感、应激反应、睡眠等状态,从而综合缓解慢性肝病患者的疲劳、情绪等相关问题。

讲课专家简介

彭劼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全国感染病学会委员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肝病学会常务理事

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专家委员会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参入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等多项研究。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

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

获广东省“五四”青年奖,荣立军队三等功一次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