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方舟健客 > 肝病频道 > 肝病治疗 > 肝病用药 > 乙肝患者选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

乙肝患者选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注意事项

摘要: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都可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普通干扰素价格便宜,与长效干扰素相比HBVDNA抑制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对较低,不良反应大,需要每天注射,因此,对于能够承受经济负担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干扰素。

目前乙肝抗病毒治疗除了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还有干扰素。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

对于抗病毒治疗前HBVDNA<2×108IU/ml、高ALT水平、基因A型或B型、HBsAg基线水平低,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或者对于初次抗病毒治疗的相对年轻的患者(包括青少年),近期有生育要求的,希望短期内能完成疗程的患者可选用干扰素治疗。

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都可用于抗乙肝病毒治疗,普通干扰素价格便宜,与长效干扰素相比HBVDNA抑制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相对较低,不良反应大,需要每天注射,因此,对于能够承受经济负担的患者可选用长效干扰素。

哪些患者禁忌使用干扰素?

对于处于妊娠状态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失代偿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未能控制的癫痫、具有精神分裂或严重抑郁症等精神病史,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禁忌使用干扰素。

干扰素使用的相对禁忌症

既往抑郁症史,甲状腺疾病,未控制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则是干扰素使用的相对禁忌症。

因此,在普通干扰素应用前及应用过程中应定期常规监测血常规、血糖、尿常规、甲状腺功能、抗核抗体系列,必要时还可请精神科对患者做精神评估,治疗过程中亦应密切监测。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75×109/L和(或)血小板<50×109/L,应降低干扰素剂量,若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或)血小板<25×109/L,应暂停使用;1-2周后复查血常规,若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

在抗病毒过程中若出现抑郁、妄想和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必要时请精神心理方面的专科医师会诊。若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听力下降,肾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应停止用药。

普通干扰素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疗程推荐为4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72周。

温馨提醒

对于HBeAg阳性的幔乙肝患者,若经过24周的普通干扰素治疗,HBsAg定量>20000IU/ml,建议停用干扰素,改为核苷(酸)类药物。

对于HBeAg阴性的慢乙肝患者,若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DNA较基线下降<2log10IU/ml,则应考虑停用干扰素。

有健康问题?医生在线免费帮您解答!去提问>>
健客微信
健客药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