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更新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说,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就是抑制HBV的繁殖),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其实慢性乙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即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等,治疗目标就是“延缓和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并不是也不可能彻底地杜绝这些并发症,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主要措施就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那么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措施昵?
就是要正确、规范的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长期应用抗病毒药物。只要认认真真地这样做了,就能“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为什么不能绝对地杜绝这些并发症(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呢?
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现有的抗病毒药物还只是“抑制”HBV的复制,不能彻底清除HBV,如果有一天,世界上出现了能够彻底杀灭HBV的药物,将其从人体内“灭绝踪迹”,那么,与HBV相关的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可降到极低,甚至为零。
但还是不能说“绝对杜绝”的话,因为一个人感染HBV的时间很长,在没有应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可能已处于肝癌的潜伏期了,况且,没有感染HBV的人也会患肝癌,肝癌发生的原因并不只是HBV一个,其它如酒精、黄曲霉毒素等等。
现代治疗,除要求HBVDNA定量检测不到外,还要求HBsAg也检测不到,或者降到最低,这两个指标都达标了,就是临床治愈,到那时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才会极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