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药物性肝损伤应重在预防,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1在用药前,应认真评估用药者机体的基础情况,严格掌握适应证;
2对既往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用药应警惕,避免下次再使用化学结构相类似的药物,且在选择用药的种类、剂量及给药途径时也应倍加谨慎;
3应避免联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对于肝功能不良患者、老年人及儿童,应慎用或减量使用具有肝毒性的药物;
4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尽可能减少多药并用,尽量避免剂量、疗程过长,若不得不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了解药物之间是否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反应;
5在用药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血象、尿液及肝功能等,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等,尽快查明原因,将药物性肝损伤降至最低。
一旦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原则,包括:
①立即停用有关或可疑药物,必须继续治疗者应改用对肝脏无损伤的其他药物;
②静脉输入液体和维生素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③根据药物性质给予相应解毒剂,如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害可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解毒;
④加强对症处理和保肝治疗,如胆汁淤积明显者可给予泼尼松等,还原性谷胱甘肽(阿拓莫兰)对某些药物性肝病有较好疗效。
药物性肝损伤的预后一般较好,处理及时多在1-3个月内可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