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小儿心房扑动

小儿心房扑动别名:小儿房扑

患儿的症状和体征与心脏病的轻重和心室率的快慢有关。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晕厥、抽搐、心源性休克等。如心率快、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繁的房扑可引起心动过速性扩张型心肌病。体格检查时,心音低钝、强弱不等,可有脉搏脱漏。新生儿期房扑的临床表现可有两种类型:
1.先天性慢性房扑 多在生后即出现,患儿多能耐受,一般治疗无效,可在1岁内自愈。
2.阵发性房扑 多在生后数周或数月后发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如洋地黄有效,但易复发。正常心脏新生儿及婴儿AF常呈持续发作,少数为阵发性。房室传导可为1∶1,心室率极快,达250次/min以上,易致快速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发生心力衰竭。如房室传导为2∶1或3∶1,患儿常可耐受,症状不明显,多于1岁之内自行消退,预后良好。AF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多有头晕、心悸、乏力,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晕厥或心脏性猝死,预后取决于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左房大小及药物治疗能否控制AF发作。Garson报告的AF 380例,经随访0~13年,病死率高达16.6%,大多数为猝死,并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和心脏复杂畸形、左房扩大内径达正常高值的150%及AF,难于控制的患者死亡率高。 房扑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是心室率150~250次/min,规则的、锯齿状的、形态一致的心房波或有器质性心脏病史患儿。心电图诊断仍是可靠的诊断依据。Ⅰ型房扑心房率250~350次/min,多在300次/min左右,P波消失代以锯齿样F波,在Ⅱ,Ⅲ、aVF导联为明显负向波,等电位线消失,房室2∶1,甚至1∶1传导,心室率150~250次/min。Ⅱ型房扑房率多在350次/min以上。
常规心电图检查诊断不明时,可采用特殊检查。如动态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术记录食管P波,高度怀疑时,还可行介入性心内电生理检查。

 

鉴别诊断包括窦速、阵发性房速、房颤及室速等。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儿心房扑动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儿心房扑动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儿心房扑动找医生

更多 >
  • 黄国英 黄国英 0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孙斌 孙斌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夏青 夏青 主治医师
    航天中心医院
    社区科室
  • 朱琦 朱琦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B超室
  • 王泽容 王泽容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彭茜 彭茜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小儿科
  • 李杨 李杨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小儿科
  • 章锃瑜 章锃瑜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小儿科

小儿心房扑动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