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别名: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此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40~60岁。常见于老年人,男性较多,约占60%。
心动过速发作呈阵发性,即突然发生、突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为几秒到几小时,发作时心率为100~200次/min,多数为100~130次/min,平均为130次/min。发作时的症状决定于发作时的心率、持续时间及伴有的基础心脏病的情况,多数伴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仅少数可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常因情绪激动、紧张、运动等诱发心动过速,部分病例无明显诱因。发作频度可逐年增加,发作的持续时间随病程有逐渐延长的趋势。
1.P′波的形态、激动顺序与窦性节律相同,频率为100~160次/min,节律可整齐也可不整齐。心动过速为突发突止。
2.适时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可诱发或终止发作。
3.出现房室阻滞时,不影响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存在。
4.心动过速发作终止后的间歇等于或略长于窦性周期。
5.迷走神经刺激可终止发作。
1.与自律性增高的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1)SNRT通常是窦房结有病变,而窦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生理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病理状态的反映,但窦房结是正常的。
(2)SNRT是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发作持续时间大多很短。而窦性心动过速常逐渐发生、逐渐停止,无突发突止的特点,持续时间也长。可达几小时,几天或更长。
(3)SNRT食管心房调搏程序刺激可被诱发也可被终止,而窦性心动过速者不能被诱发和终止。
(4)SNRT经刺激迷走神经可被终止或频率明显减慢,而对窦性心动过速者仅能使其频率暂时减慢,而不能使其突然终止。
2.与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非阵发性窦性心动过速可看成是严重而顽固的窦性心动过速,其特点是心率常更快(白天多>140次/min),持续时间长(几个月或几年),药物反应差,常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鉴别的方法与上述相同。
3.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的鉴别
(1)IART时心房相对不应期导致房内传导缓慢,而SNRT的窦房折返时无房内传导延迟的其他所见。
(2)IART时心房回波与窦性P波明显不同。
(3)心内电图记录时可见心房激动顺序与窦性P波不同。
(4)IART时改变右心房刺激部位常不能重复,而不同心房部位的刺激可重复诱发窦房折返。
4.与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AT)的鉴别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有突发突止的特点,但发作时频率较快,心房P波形态与窦性P波相比变异明显,其他与上述窦性心动过速的鉴别方法相同。
5.与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后者发作时R-P间期>P--R间期,但其P′波是从心室逆传心房,故心动过速发作前后的P-波方向相反。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可与SNRT相区别。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