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肠道息肉病

肠道息肉病别名:肠息肉病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1.临床表现。
2.X线检查。
3.内镜检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腺瘤是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向肠腔的突出物,外观略呈红色,借此可与呈灰白色的增生性息肉鉴别,但即使是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确诊亦不超过70%。对于直径在0.5cm以下的腺瘤或>0.5cm以的增生性息肉,极易发生误诊。
1.管状腺瘤 多数腺瘤为管状腺瘤,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有蒂多见,占85%。大小由数毫米至10cm不等,以1~2cm直径大小的腺瘤多见。腺瘤形态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明显充血、发红,部分有点状出血斑,形成虎斑样结构。有继发感染时,表面附有黏液脓性分泌物。5%~10%的管状腺瘤在蒂部周围邻近黏膜,甚至在腺瘤顶对侧肠黏膜可出现白斑,白斑呈圆点状,成簇小片分布,组织学上主要是炎症变化。
2.绒毛状腺瘤 好发于5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多见于左半结肠,其中直肠约占82%,乙状结肠约占13%,右半结肠极少见。质地较脆,常伴糜烂出血,一般直径大于2cm,较管状腺瘤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细绒毛状突起,往往附有大量黏液;大部分为无蒂和亚蒂,有蒂仅占17%,形态不规则,无蒂者呈花坛状或菜花样,亚蒂呈绒球,有蒂者类似于成串葡萄。
3.混合性腺瘤 类似于管状腺瘤,以有蒂、亚蒂多见,可见表面不光滑,可有纵深裂沟,呈分叶状,伴许多绒毛状突起。
4.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和黏液,癌变者常发生肠梗阻,也有无症状者。家族性腺瘤病的突出特征为大肠的多发性腺瘤,数目以超过100枚为标准。腺瘤分布以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直肠最多。在X线下呈现为全大肠内广泛分布近乎一致的圆形充盈损,直径0.3~0.5cm,轮廓光滑。在息肉密集的部位,气钡双重造影极似玉米样排列,但用传统的钡剂灌肠则容易被钡剂淹没而漏诊。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肠道息肉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肠道息肉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肠道息肉病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肠道息肉病找医生

更多 >
  • 王存川 王存川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传染科
  • 黄庆娟 黄庆娟 主任医师
    深圳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 史济经 史济经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
    内科
  • 王勇 王勇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
    外科
  • 吴 静 吴 静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胃肠外科
  • 高春霞 高春霞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消化内科
  • 陆彤光 陆彤光 副主任医师
    武警广东总队医院
    内科
  • 柴国君 柴国君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科

肠道息肉病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