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蚕豆病

蚕豆病

中国蚕豆病的发现:
杜顺德,儿科学专家,华西医科大学儿科创始人。在降低新生儿破伤风病死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是中国蚕豆病的最先发现者和命名人。最早发现四川省存在黑热病。在寄生虫病、传染病及其他儿科疾病方面亦有不少研究成果。
1951年4月~5月间,四川医学院儿科收治了8例病儿,其共同临床特点是突然尿呈酱油色,贫血及脾大。杜顺德联想到1944年他见过的2例和1947年见过的1例。他诊断为急性溶血性贫血,但病因是什么不得而知。于是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终于在EncyclopaediaBritannica(《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查到地中海地区有一种类似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食用马豆(favabean)引起的。马豆就是中国的蚕豆。接着杜顺德对8名病儿的家属补问了病史,得知8名病儿病前2~3天都吃过未煮熟的蚕豆,其中一例吃母乳的婴儿曾吃过保姆嚼烂的蚕豆。这样杜顺德在中国最先将吃蚕豆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命名为蚕豆病(俗称胡豆病)。他将这8例病案加上过去收治的3例,共11例,详细写成论文发表在1954年的ChineseMedicalJournal(《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上。这一研究成果很快引起了国内医学界的重视,随后四川各地、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及浙江等省,陆续有蚕豆病的报告。截至1980年,华西儿科共报告蚕豆病500例以上。杜顺德总结了蚕豆病的特点:发病多在3月~5月蚕豆成熟之季节,男孩多,婴幼儿多见,大多在吃蚕豆后2天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杜顺德当时认为蚕豆中有一种蚕豆素,能使个别人发生过敏而生病。但发病的内因是什么,他一直在探索中。
1955年粤东地区发生蚕豆病大流行,患者达1000人以上。广东省很重视这一问题,特邀杜顺德及其在中山医学院的长子杜传书,进行现场调查。杜传书对蚕豆成分进行了研究,并证实患者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因而发生急性溶血。杜传书将研究成果写成《蚕豆病》一书,该书1987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杜顺德对该书进行了评审,并写了前言。他们父子的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以后,蚕豆病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病死率普遍下降到1%以下。
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蚕豆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蚕豆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蚕豆病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蚕豆病找医生

更多 >
  • 赵星祥 赵星祥 主任医师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孙惠玲 孙惠玲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血液科
  • 李爱萍 李爱萍 主任医师
    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
    内科
  • 徐荣 徐荣 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心血管内科
  • 陈茂荣 陈茂荣 主任医师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小儿科
  • 李鸿飞 李鸿飞 主治医师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 袁月 袁月 主任医师
    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
    心血管内科
  • 宪莹 宪莹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

蚕豆病找医院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