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一段“姚明吸毒被抓”视频在微博和微信中流传。视频中,姚明身穿灰色短袖衬衫、牛仔裤和白球鞋,双手一直背在身后,身旁簇拥着大批警察。随视频一同转发的文字表示:“姚明吸毒被抓,真的可惜,名誉扫地,影响下一代深远!”
视频一出,让不少网友大跌眼镜。继而,视频被大量转发。也有网友对此表示质疑:视频背景中,有个篮球在飞,会不会就是姚明参加活动而已?真相究竟是什么?
篮球达人、网友@timberwolves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提供线索:此前,姚明曾观看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绵竹赛区的两场半决赛。活动当天,姚明着装与视频中的着装为同款。
根据网友提供线索搜索发现,《成都日报》于今年6月28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姚明观战青年篮球锦标赛将为冠军球队颁奖》的报道:6月27日下午,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到访绵竹市体育馆,观摩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绵竹赛区的两场半决赛。报道配图显示,姚明当天着装为灰色短袖衬衫、牛仔裤和白球鞋。与网传视频中的着装一模一样。
此外,根据百度地图显示的绵竹市体育馆周边街景与视频中的背景进行比对,可以确认视频拍摄地点为四川省绵竹市体育馆。
上海东方大鲨鱼篮球俱乐部对此回应:视频拍摄的这一幕系当天活动结束后,安保人员保护背着手走路的姚明离场而已。
至此可以确认,视频拍摄时间为6月27日,地点为四川省绵竹市体育馆,视频拍摄的是姚明观看全国青年篮球锦标赛绵竹赛区的两场半决赛后离开的场景,并非网传的“姚明吸毒被抓”。
当毒品被当做药物时
早在19世纪末,欧美各国就流行一种“专利药”,这种药品在药店出售,生产商为了表面上的疗效常常故意隐瞒成分和含量,非常类似现在的中成药。许多止痛药、止咳药和感冒药都会加入大量吗啡和酒精,利用它们的镇痛和振奋效果掩盖病情。
1890年左右的牙痛水,有效成分是可卡因
塞斯博士止咳水,19世纪末销售,主要有效成分是过量的吗啡,号称能治疗咳嗽、哮喘、肺炎、疟疾……等等疾病
这些利用大剂量可卡因和鸦片类药物掩盖病情的专利药的确立竿见影,不但能让病症迅速减退,更能使人精神振奋,有时候比健康还“健康”,于是很多人有意识地服用这些专利药,成了瘾君子。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研发出镇痛效果更强的二乙酰吗啡。因为从来没有人依赖过这种新药,拜尔就将它称作“不会上瘾的吗啡代用品”推广上市。又由于二乙酰吗啡服用后有强烈的成功喜悦感,拜尔将它的商品名定“英雄”(Heroin),即“海洛因”。
二乙酰吗啡的结构简式,两个乙酰使它比吗啡更亲油,注射后更容易穿过血脑屏障
海洛因的药效果然显著,很快被用于止咳、消炎、抗肿瘤甚至治疗月经过多。结果从1898年到上世纪20年代,日益广大的销量让海洛因使用者越来越多,尤其是吗啡成瘾者大量改用海洛因。终于到1925年,国联卫生委员会发布了海洛因禁令,昔日的万灵药彻底变成恶名昭著的魔鬼。
德国拜尔公司的海洛因包装
这似乎确证了“毒品导致了毒瘾”的经典理论,但无论吗啡还是海洛因,最初十几年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依赖者群体,直到它被有目的地滥用才成为毒品。换句话说,是药物还是毒品,与使用者对待它的态度有关。
今天的药房里存在更普遍的同类案例。鸦片类药物直到今日都是最常见的镇痛药,2013年全球有4.5万公斤的吗啡被用于镇痛,比20年前增加了20倍,且主要在发达国家用于缓解烧伤、骨折、心肌梗塞、癌症晚期乃至产前阵痛,可营造长达7个小时的无痛体验。
不同浓度的医用吗啡
甚至海洛因也仍被英国、荷兰、瑞士等国用于晚期癌症、心肌梗塞、严重外伤、外科手术恢复甚至慢性疼痛。这些医用海洛因不但纯度远高于黑市几经辗转勾兑的“白粉”,而且考虑到这些疾病或创伤的持续时间,海洛因的静脉注射往往长达数周甚至数月,使用量也远远超过一般吸毒者。
英国医用二乙酰吗啡注射剂
与“毒品沾上就戒不掉”的惯常认知不同,这些大量使用吗啡乃至海洛因的病人虽可能产生耐药性,需要加大剂量,但很少染上毒瘾:他们既没有痛苦煎熬的戒断反应,也不渴望这些镇痛剂,更不打算自己买来注射——他们只想恢复健康。
诸多的临床样本表明,精神振奋药物究竟被当作回归正常生活的助手,还是逃避痛苦的安慰,会影响到使用这些药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