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小儿科   >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别名:小儿丁肝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

(一)发病原因
完整的HDV颗粒呈球形,直径35~37nm,内含HDV RNA及HDAg,其外壳为HBsAg。HDV RNA是HDV的基因组,由1679~1683个核苷酸组成,呈单链、环状,并可折叠成不分支的杆状结构。HDV-RNA有9个编码区(ORF),ORF5可编码HDAg。HDAg是一种核蛋白,能使机体诱生抗-HDIgM及抗-HDIgG。抗-HDIgM出现较早,一般在急性HDV感染的早期即呈阳性,恢复期逐渐消失,抗-HDIgM持续高滴度提示病情慢性化。抗-HDIgG出现较晚,多在发病后3~8周出现可保持多年低滴度阳性,病情活动时抗-HDIgG升高。现症感染常表现为抗-HDIgM阳性,既往感染则抗-HDIgM阴性,而抗-HDIgG阳性。抗-HD不是中和抗体,阳性时仍可有传染性。
HDV感染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合成。血清学检测证明,HDAg出现与血清中HBV DNA减少一致,当HDAg表达增加时,HBV DNA减少。在HDAg表达处于高峰时,HBV DNA常已消失,但随着HDAg阴性和抗-HD的出现,HBV DNA又恢复至原来水平。既往认为HDV的装配依赖于HBsAg的合成,它的复制与表达也需要HBV或其他嗜肝病毒的协助。体外转染试验证明HDV-RNA的复制和HDAg的表达并不需要嗜肝病毒的帮助,HDV本身可以独立完成,但在形成完整的HDV时,必须由嗜肝病毒为其提供外壳才能完成。
(二)发病机制
丁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澄清,很可能既有HDV的直接致病作用,也有宿主免疫反应介导。
HDV可能类似HBV同样的机制,借助外壳含HBsAg的Pre-S1蛋白和Pre-S2蛋白存在的肝细胞受体,感染肝细胞。从免疫病理发现HDAg阳性肝细胞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原位杂交显示,肝细胞内HDV RNA分布于肝细胞病变较明显的区域;有人用HDAg重组质粒转染肝母细胞瘤HepG细胞株进行培养,短期内即见大量HDAg表达,继而被转染的细胞株发生坏死。这些实验检测结果表示HDV有很强的直接细胞毒作用。又从临床资料显示,HDV与HBV重叠感染时也有无明显肝脏病变的无症状携带者;肝脏病理HDV感染的肝组织,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肝实质内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细胞伪足伸入肝细胞现象,HDAg可能是免疫反应攻击的靶抗原。这些又提示与免疫反应有关。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找医生

更多 >
  • 郑培君 郑培君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传染科
  • 徐华芳 徐华芳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传染科
  • 朱启镕 朱启镕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传染科
  • 谢新宝 谢新宝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传染科
  • 沈军 沈军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传染科
  • 王中林 王中林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传染科
  • 刘正乐 刘正乐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传染科
  • 万朝敏 万朝敏 主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传染科

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