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内科   >  药物性心肌病

药物性心肌病别名:药物性心肌症

药物性心肌病

(一)发病原因
药物性心脏病常见于使用抗肿瘤药物、某些治疗精神病药物(如抗抑郁药)、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等。大多数药物性心脏病的重症病人临床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的特征,最终可导致致命性心力衰竭。如阿霉素心肌病,少数病人其临床特征酷似限制性心肌病;有的药物如儿茶酚胺类对心脏的长期作用可引起心室肌的增厚,犹如肥厚型心肌病。此外,某些毒物如可卡因,可因其直接心肌毒性引起心肌病,应引起重视。
(二)发病机制
药物引起心肌毒性损害的致病环节众多,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大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毒性 药物对心肌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导致心肌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及间质水肿,至一定阶段可呈纤维性改变。其毒性作用常与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此类药物主要有抗肿瘤药,如阿霉素、柔红霉素、环磷酰胺(CTX)、氟尿嘧啶(5-Fu);抗寄生虫药,如依米丁、氯奎、锑剂等;某些心血管药物,如维拉帕米、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拟交感类药;某些中药,如雷公藤等。以阿霉素心肌病为例,其心肌直接毒性损害可以从特异性组织病理超微结构改变得以证实,其表现为肌原纤维丧失及胞浆空泡化,严重者有细胞坏死。
2.代谢异常 一些药物可抑制心肌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导致线粒体损害,如某些抗寄生虫药(依米丁等)。最近Jeyseelan(1997)所作的一项研究证明,抗肿瘤药阿霉素及柔红霉素能使心肌细胞膜核糖核酸(RNA)快速致敏而失活,使ATP形成受阻,阻碍了心肌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抑制肌原纤维蛋白和给心肌细胞供能的蛋白(如ADP/ATP转换酶,磷酸果糖激酶同工酶)的核基因密码的转录,由于细胞内ATP储存耗竭和能量的缺失,心肌肌原纤维发生变性和坏死。
电解质紊乱,如长期应用利尿药物可致严重的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应用也可致低钾血症危象而导致心肌病变。
3.抑制心肌的收缩性 导致心肌收缩性减低和心室应激性增高,主要见于抗抑郁药,尤其是三环类抗抑郁药。其次,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特别是β受体阻滞药和钙离子拮抗药等对心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影响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心肌的电生理受药物作用而干扰,可表现为心肌除极和复极的改变,或心肌应激性增高,如阿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洋地黄过量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其中能使心肌动作电位延长的药物(包括非心血管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均可能有潜在的促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药物使用不当合并有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时。
5.药物相互作用 在考虑药物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时,多种药物并用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应予足够的重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并用可通过对心脏毒性的相加,或一种药物影响另一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或增高其生物利用度,从而使该药物对心脏的毒性增加。如洋地黄与奎尼丁并用时后者可使洋地黄的血浓度增高1倍,如不慎很容易引起洋地黄中毒。
6.过敏 许多药物对高敏的个体可引起过敏性心肌炎或心肌心包炎,常见者有青霉素类、磺胺类、保泰松、抗惊厥药、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和疫苗等。经过敏机制引起的心肌炎每见于试用剂量时,其发病与药物的剂量无关,过敏性心肌炎常见有单核与嗜酸性粒细胞心肌浸润,并可致心脏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心肌坏死与心力衰竭。应用抗过敏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7.其他 许多药物用量、疗程及个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具有多种致病机制,如二性霉素B可因直接心肌毒性、电解质紊乱、血栓栓塞而罹病。三环类抗抑郁药除引起心律失常外,主要致严重的心肌抑制作用而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其他如阿霉素、氯喹、锑剂、吩噻嗪类药亦通过多种复杂的机制而导致心肌病变。

 

推荐药店

同仁堂

药物性心肌病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药物性心肌病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药物性心肌病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药物性心肌病找医生

更多 >
  • 王健怡 王健怡 主任医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
    心胸外科
  • 陈永刚 陈永刚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同仁医院
    药剂科
  • 范鲁雁 范鲁雁 主任医师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
  • 陈荧 陈荧 副主任医师
    高明区人民医院
    药剂科
  • 李刚 李刚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
    药剂科
  • 熊跃 熊跃 副主任医师
    南昌市第二医院
    药剂科
  • 武志芳 武志芳 副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核医学科
  • 徐睿来 徐睿来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药剂科

药物性心肌病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