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库大全   >  五官科   >  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别名:继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一)发病原因
白内障摘除术时晶状体囊、上皮细胞或晶状体纤维的残留。
(二)发病机制
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仅分布在晶状体前囊膜下至赤道及赤道弓部。是由单层柱状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被分成前中心带(与晶状体前囊相对应)和晶状体赤道弓(E细胞)2个生物带。前者由单层扁平柱状细胞组成,这些无有丝分裂活性的上皮细胞处于静止期,其原形细胞(A细胞)受刺激而增殖形成纤维组织,即所谓假纤维化;而后者是后囊膜混浊发生的最重要区域,在这个区域的细胞分化增殖的非常活跃,新晶状体纤维也由此不断地产生。
临床上,大多数PCO病例是由于白内障术后囊袋内残留或新生的上皮细胞增殖而引起,尤其是新生的上皮细胞起了更大作用。其外观形似珍珠或纤维组织,或2种形态的结合,前者即所谓Elschnig珍珠(Elschnig’s pearls)。前部上皮细胞由于其原始型细胞的纤维化,是PCO纤维形成的原因之一。尽管赤道部上皮细胞肿胀形成囊泡状,但最终仍可纤维化。当因纤维化而使后囊膜完全混浊,即形成后发性膜性白内障或被称作继发性白内障(secondary cataract)。如伴有皮质残留,且为前后囊膜不全包绕,则吸收较为困难,加之出血、渗出等附加过程,构成了更为复杂的机化膜组织。这种膜组织,由于厚而致密,严重影响视力。有时机化膜组织与周围虹膜广泛粘连,使瞳孔严重偏位或闭锁,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在有些病例,可以在膜组织内生长有大量的新生血管,几乎使再次手术成为不可能。在另一些病例,由于残留皮质较多,特别是周边部位,加之E细胞大量增殖,终于在靠近赤道部形成一环形隆起,而瞳孔区不受累及,这一环形隆起被称为梅氏环(Soemmerring ring)。梅氏环可以保持长期稳定,瞳孔区后囊膜也会保持透明状态,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如果梅氏环破裂,所释放的物质进入前房,则可引起严重的炎症反应,并促进后发障的进程,此时必须手术将其清除。如果有效防止Soemmering环的形成,可大大降低PCO的发生率。

 

推荐药店

同仁堂

后发性白内障找问答

暂无相关问答!

后发性白内障找药品

暂无相关药品!

用药指南

暂无相关用药指导!

后发性白内障找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后发性白内障找医生

更多 >
  • 蒋慧中 蒋慧中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
    眼科
  • 郭涛 郭涛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
    眼科
  • 严盛枫 严盛枫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眼科
  • 柳夏林 柳夏林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
  • 朱斯平 朱斯平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
  • 罗莉霞 罗莉霞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
  • 林浩添 林浩添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
  • 鲍光全 鲍光全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

后发性白内障找医院

更多 >

相关药品推荐